“青年思想荟”特辑①|青春理想·奋进司法
栏目:推荐 来源: 法润中山 发布:2025-05-10

 

五月骄阳似火

五月芳华正盛

中山司法行政青年正投身法治建设

以忠诚担当践行时代使命

 

值此五月

特开设以

“青春理想·奋进司法”为主题

的“青年思想荟”特辑三期

让我们一睹新时代青年干警的风采吧

本期五位青年干警

 

01

梁颖彤

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科

 

高考结束后,我有幸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往后六年,我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一同向诸多学识丰厚的专家学者学习法律知识,思维碰撞产生火花,眼界开阔增长见识,我对“法”的认识也渐渐加深,“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守政法之圣洁”在我的青春里留下深刻一笔。

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中山市,从事法律相关工作。起初我在公证处工作,看着周围熟练为群众办理业务的同事,我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业务知识需要学习。我从办理的每个公证案件着手,认真接待每位群众,虚心向每位同事请教学习。从对群众咨询事项不甚了解的公证新人,成长为能够独立解答群众疑惑的公证员,离不开青年人无惧失败、踏实向前的心气。

后来,我到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科工作,研读各种材料,经过多方面考量后出具法律意见。于我而言这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起点。在出具法律意见的过程中,我更直接感受到:每个重大决策实施之前,都需要经过严密的合法性论证。

工作两年多来,持续的学习积累让我逐渐成长为一名思考更加全面、做事更加成熟的司法行政工作者。立足新时代、面对新挑战,我将保持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业务知识储备,为司法行政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02

潘昆嵘

中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一、筑牢信念之基,以忠诚担当诠释初心使命

身为戒毒人民警察,我始终牢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将“挽救一人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的信念融入工作,把戒毒人员的戒治成效作为检验自身价值的标尺。我们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破碎人生的修补匠,我们用执法的温度为戒毒人员缝补过去、编织希望,帮助一个个破碎家庭重获圆满,这正是戒毒民警最崇高的使命。

二、锤炼过硬本领,以专业能力守护场所安全

新时代戒毒工作对民警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安全管理到心理干预,从法律运用到教育矫治,每一项任务都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形势,提升法律素养、磨砺处突能力、淬炼教育技巧,真正做到以法为纲、以理服人、以情化人,用执法的温度、力度、准度攻破毒瘾的坚冰,以过硬的职业素养守护场所的安全稳定。

三、投身社会普法,以预防为先筑牢禁毒防线

“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戒毒工作不仅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所以我们的工作不能局限于高墙内,更需要将禁毒教育推向全社会,深入学校、社区、企业之中,通过禁毒宣讲、仿真毒品展示、戒毒志愿者现身说法等方式,提升全民识毒防毒意识,构建全民参与的禁毒预防体系,助力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身为青年民警,我将以法治思维筑牢安全底线,以戒治教育挽救生命,以人文关怀修复心灵,让青春热血在司法行政戒毒事业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03

林宇翔

石岐公证处

作为中山公证青年,我深知这份工作如法治大厦的基石,虽不耀眼却不可或缺。当好群众的“法律翻译官”,用家常话解读专业条文;做好知识产权的“法治记录者”,在证据保全、产权流转中恪守客观立场。每当理顺法律关系,看见申请人如释重负,这份成就感就是最真实的职业回馈。市民群众托付的每一份公证书,都在编织湾区最鲜活的法治图景。

近年来,随着工作的深入,我更加坚定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公证行业承载着市民群众最朴素的法治期盼,立足当下,明确自己的身份属性,秉承着“精心渐近做小事”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把眼前工作做好,就是对未来的最大底气。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国两制三法系”的区域,对法治协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打造“湾区法律服务站”,组建三地法律专家授课培训,为跨境民生事务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实施“法治细胞激活工程”,在社区网格员、乡贤群体中培育“法律明白人”,针对港澳居民常见法律需求定制普法课程。这些创新举措能让三地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到触手可及的法治温暖。当规则衔接转化为治理效能,必将成为湾区融合发展的强劲纽带。

湾区潮涌,法治护航。我们公证青年将永葆“把平凡做到极致”的匠心,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书写法治进步的生动篇章,让青春在司法行政事业中绽放绚丽之花。

04

霍泳贤

行政复议科

 

五月的风,带着蓬勃的朝气扑面而来,将我带回到四年的大学时光,那里赋予了我知识和技能,还练就了我敢闯敢拼的魄力和抬头望世界的眼光,手执法律利剑斩断人间恩怨的锋芒。十年匆匆,我曾是扎根在基层一线的“办案能手”,是活跃在企业服务中的“经济新兵”,也是穿梭于社区街巷的“志愿黄”。如今,我有了新的角色——行政复议案件经办人,有人说案件办理就是没有激情的复制粘贴,有的时候AI都比人更懂法律,然而经办人就是案件的“显微镜”,能让案卷变得“有声”,也能在与企业群众的有效沟通中释法说理、定分止争。作为青年法律人,我要立足本职岗位,助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行稳致远。对复杂易错案通过“错点分析﹣风险预警﹣办案优化”方法形成闭环工作体系;通过“释法说理+规范申请”方式减少“复制性”办案,提升涉企案件经办力度,锚定政策方向,降低企业试错成本。

05

杨亦斌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理想因拼搏而闪光。作为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者,我们面临着司法行政工作自身职能的大拓展、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业务素质复合型的新要求,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方能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属于司法行政人的精彩答卷。

回顾不同工作岗位的锻炼经历,我深知作为青年干部,需练就“一专多能”的硬功夫。既要精通法律法规,成为法治建设的“行家里手”,又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工作效能;既要锤炼公文写作、群众沟通等 “软实力”,又要培养风险研判、应急处突等 “硬本领”,不断以“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在学习中更新知识体系,在实践中积累宝贵经验。

自加入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以来,我深刻体会到公共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窗口,与群众和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在推动法律援助扩面提质、优化公证服务流程、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的过程中,我看到了群众和企业对优质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也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未来工作中,我将立足岗位,深耕细作,一方面提升专业素养,深入学习业务技能,主动参与各类培训,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另一方面,与领导同事团结协作,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拓宽服务渠道,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作为司法行政青年,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投入工作,在推动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市司法局编辑部

来源:中山市司法局直属机关党委

一审:张毅杰

二审:江 涛

三审:彭振羽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