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优化不是放松,防控不可“落空”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本报评论员 发布:2022-11-1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优化调整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在风险人员管控、风险区域划定、核酸检测、外防输入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需要注意的是,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是要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优化调整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

当前,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最终走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我国仍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特别是近期,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省内疫情还有一定规模,我市也呈现疫情多点散发、多点频发态势;加之受病毒变异和冬春气候等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存在扩大风险,防反弹、防扩散任务依然艰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守土有方。

抗疫斗争开展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勠力同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力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历史主动。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动态优化调整防控策略措施、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才能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以可持续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

正所谓“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疫情这场大战大考仍未结束,任何一点麻痹大意、掉以轻心,任何环节的失管漏管、放任脱节,都可能让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前功尽弃、付诸东流。对于地方党委政府而言,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方面要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紧绷防疫之弦,层层压实责任,把常态化防控措施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按照二十条措施的要求,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通过科学精准防控,把该防的坚决防住、该管的坚决管住、该放的及时放开,努力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的防控成果。特别是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首位,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切实做好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基础疾病患者等脆弱群体的生命健康守护,充分满足市民工作生活基本需求,做到策略更精准、措施更有效、群众更满意、社会可承受。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要吃准吃透二十条措施的精神,绝不能把优化调整理解为全面放开。随着风险人员管控、风险区域划定等措施更加科学精准细化,防疫“包围圈”进一步缩小,在外部约束减少的情况下,更加需要每个人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特别是要严格落实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让每个人都成为防疫战士,这是我们早日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最坚实的力量。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南区马公纪念堂拟打造文旅新地标
原创 21053人浏览   2025-07-07
周知!员峰桥将全封闭施工
12606人浏览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