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丨立德树人!中山用心用情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江慎诺 发布:2025-07-25

2025年7月25日中山日报03版。

祖国的未来,在于今日之少年。

校园里,活泼开朗的少年在劳动基地里辛勤耕耘,种下的瓜果蔬菜盎然生长;舞台上,一个个英雄故事在少年儿童倾情讲述中娓娓道来,感人至深;活动中,身着“志愿红”马甲的少年身影忙碌穿梭,收获一张张灿烂笑脸;“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中,涌现的一个个先进典型成为身边榜样;马路上,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润物无声……一幅幅少年儿童幸福成长的美丽画卷在桂山岐水大地徐徐展开。画卷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关怀全市80多万名未成年人的拳拳之心。

3月9日,烟洲中学2025首届高三学子十八岁成人礼举行。(资料图片) 记者 王云 摄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更是在耕耘城市未来、播种城市希望。基于此,中山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市文明办统筹协调、19个成员单位和全市各部门各负其责的体制机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明确20项重点工作和42项重点项目,各展所长、深化协作,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延伸到各个领域和主责主业之中,有力夯实全面统筹规划、高效推进落实、正面效应凸显的工作格局,用心用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育德于心
  理想信念教育播下文明种子

日前,一场“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走进深中通道。中山纪念中学火炬一中的学生们近距离触摸“大国工程”的脉搏,在钢筋铁骨的宏伟与精妙中读懂“中国速度”背后的科技力量与工匠精神,汲取奋进力量。这次研学活动正是中山通过思政课堂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中山对思政课的重视,从每年新学期伊始,全市各大中小学校党委书记或是校长不约而同为学生带来的“思政第一课”中也可以窥见。

3月26日,五桂山街道800余名师生从五桂山文化中心出发,徒步8公里来到南桥槟榔山村古氏宗祠,“重走革命路” 徒步研学暨“思政第一课”现场教学活动。(资料图片)记者 文波 摄

在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主题班会、文艺表演等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每周持续开展“国旗下讲话”和思政课巡回宣讲,邀请好人模范、“五老”人员不定期到学校作报告,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近年来,中山持续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从理想信念、课程建设、实践延伸等方面集中发力,让思政课把教室“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引入更多场景中,让青少年在行走中思考、在体验中成长,不断拓展思政课的高度、深度、温度、广度,打好青少年人生底色。

“理响兴中”思政大讲堂是中山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特别聚焦青少年学生这一关键群体创新打造的平台,通过组建队伍分众宣讲、点单服务送课上门、思政教育联合共建等多种方式,持续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全市340多所学校、80多万名师生身边。“理响兴中”思政大讲堂突出创新性、互动化、全覆盖,推动理论宣讲与思政课堂、培根铸魂与启智润心、示范引领与常态长效有机结合,由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身边事感染身边人,让理论宣讲“有意义”也更“有意思”,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山篇章凝聚磅礴青春力量。

青春起航踏征程,奋进共圆中国梦。今年3月10日,随着中山市烟洲中学23个班级、近1200名高三学生身着礼服穿过成人门、成才门和成功门,一场“十八而志逐梦想 青春有为向未来”2025年首届高三成人礼活动圆满举行。十八岁,责任与感恩并行;十八岁,成长与能量并存。在满满的仪式感中,他们正式跨入成人行列。每年,中山全市各高中(中职)都会广泛开展成人礼活动,举行入团仪式、入队仪式等,通过教师寄语、家长致信等形式,引导学生培养责任担当、增强追梦动力、激发学习热情,指引学生逐步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润物无声 
为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如何把“德”字镌刻在学生的心上,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山除了在思想引领上下足功夫,还把满足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富有本土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唱响爱国爱家、奋发向上的主旋律。

7月18日上午,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排练室内,一首首清澈悠扬的童声回荡其间,与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灿烂笑容相映成趣。记者 冯明旻 摄

7月4日晚,《幸福荷飘香》《为祖国喝彩》两首岭南童谣在“粤乐宗师”吕文成的故乡唱响;7月13日晚,《中国碗 中国粮》《唱着童谣向未来》《您好,沙溪》登上“文化赋能百千万——‘绿色暑假 游赏中山’2025年广东村歌·金色大地音乐会”舞台……一曲曲脍炙人口、健康向上的童谣,烙印着“岭南印记”的文化强音,也给予少年儿童无限力量。

从童谣创作到童谣展演,中山在全域组织开展2025年“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歌咏活动和“童声唱响大湾区”2025年岭南童谣征集传唱活动,让少年儿童用清澈歌声生动展现中山迎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绿美中山”生态建设、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等生动图景,引导广大少年儿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筑牢“四个自信”根基,立志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眼下,中山市第十一届“文明小导游”大赛正如火如荼举行。今年大赛以“传非遗薪火·育香山少年”为主题,邀请全市少年儿童化身“非遗小使者”,用童声讲述家乡的文化瑰宝,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活动一经启动,便吸引300余名选手踊跃报名。从2015年到2025年,持续十一年的“文明小导游”大赛已吸引青少年超过5000人次深入乡土,发现家乡之美。活动也同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全环境立德树人,引导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作用。

发挥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优势,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红色文化血脉相融合,是中山不断加强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路径。多年来,中山不仅联合学校老师、结合学生课本,组织“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邀请青少年走进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红色资源场所参观学习,还紧扣时间节点,组织未成年人积极参与“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鲜活的活动,引导青少年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在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上,中山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将“中华经典诵读”和民乐、非遗、戏曲、书法、国画等引入校园,让未成年人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增强文化自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骆培华、国家一级演员杨春荣、市级非遗项目沙涌马家枪第五代传人马钰泉……一位位名家匠人也走进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据悉,中山每年举办“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绿色暑假·缤纷文化”等主题活动600余场次,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同时纵深推进民乐进校园活动,其中举办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吸引400支队伍、11400人参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如今,中山已选树市级“新时代好少年”747名,“新时代好少年标兵”120名,其中13名获评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让广大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协同育人
家校社同心成为“教育合伙人”

家是社会最小单元,更是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起点。传承优良家风的传统,在中山蔚然成风。中山每年寻找“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书香家庭”“绿色家庭”等1000余户,开展忠诚立家风、立德树新人、书香飘万家、绿色进我家、家和万事兴等各类家庭文化活动超500场。与此同时,中山还持续开展覆盖全年的365项家风家教活动,并坚持每年开展“一封家书话家风”活动,让家风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滋润青少年的心灵。

香山少年研学团在中山市博物馆参观“其志惟新——香山文化名家主题展”。记者 余兆宇 摄

在日前举行的“寻迹香山先贤 赓续文明薪火”香山少年研学活动中,来自全市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循着香山先贤的成长足迹,先后走进香山少年馆、中山市博物馆以及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沉浸式品家国情怀、悟创新精神,为成长注入精神力量。活动立足“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依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联动文明校园阵地、公共文化场馆及全媒体传播平台,引领青少年感悟先贤精神,点亮文明薪火。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正是中山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的创新实践。

青少年阶段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社会各界合力精心浇灌和栽培。一方面,中山坚持每年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举办家校共育现场会,开展线上展示活动,在全市26个家校共育实践基地推广“中山家话”品牌项目。开展“万师访万家”家庭学校协同特色活动,进一步密切家校纽带、增强家校共育实效;另一方面,中山持续用好社会资源,成立中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重点扶持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教育、文化传承、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科普、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项目。依托全市270余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积极打造家长学校,建设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室,助力“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文体艺术、心理健康、科学普及等实践活动,丰富未成年人课后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在文明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与此同时,在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中山还因地制宜打造了“香山少年”品牌,延伸打造出《香山少年报》、香山文化频道、中山市香山书院、香山少年馆等育人阵地,充分整合家校社各方优质资源,在线上线下开展“文脉越千年 少年游香山”公益研学、“香山少年讲书人”“龙腾香山恰少年 粤乐佳音传校园”“少年助力‘百千万’ 齐话香山新图景”等实践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明德修身、崇学尚行。

今年,中山将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据悉,中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当年特别打造的家校共育特色品牌活动“中山家话”已走过3年,已顺利举办28期活动,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活动模式。今年,“中山家话”进入一个更高阶的模式,将突破传统家长会形式,在前期调研收集家长最为关心的热点、重点话题的基础上,以家校双方深度对话的方式开展,成为一场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双向互动的家长会。

优化环境
营造关爱保护未成年人浓厚氛围

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保护的浓厚氛围,是一项需要精耕细作的系统工程,它呼唤从物理空间到精神世界的全方位构建,让每一株幼苗都能在安全、阳光、丰沃的土壤中拔节生长。当校门口减速带工程全面铺开,当香山书房传来少年手中书籍翻页声音,当网络平台自动过滤掉不良信息,在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中,中山正用心用情用力悄然编织着一张守护未成年人的“安心之网”。

市第一人民法院到中山中专开展普法讲座。(资料图片)记者 文波 摄

筑牢物理空间“防护网”,才能让安全触手可及。近年来,中山将“平安校园”创建、学校及周边社会环境整治、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工作等工作纳入平安中山建设重要内容,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常态化对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2024年,中山检查排查密室逃脱、剧本娱乐、电竞酒店、点播影院等新业态经营场所100余家次,检查旅宿、酒吧、网吧等重点场所近12000家次,发现整改问题隐患229处,查处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案件8宗,并持续开展涉未成年人旅业案件复盘倒查“回头看”,对2023年以来涉侵害未成年人的91家旅业、75宗案件全部落实“一案双查”。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关键之一是要让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对法律时刻葆有敬畏之心。而普法的另一个意义是,让未成年人明白,受到侵害时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山通过全面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法治校园建设,实施“一校一法律顾问”制度,设立“八五”普法校园讲师团,组织讲好“开学第一课”,推动高中军训新生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目前,全市340多所中小学都已配备法治副校长,每年开展法律法规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4000余场次。

同时,中山还因地制宜打造青少年校门口的普法阵地,成功创建三个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法槌花开”法治零距离教育实践基地还获评全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十大创新创先普法项目。中山打造的“善平先生”“壹点就知”、普法“猴”青年、法小槌、网红公交车系列动漫IP以及原创的一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治公益微电影深受未成年人喜爱,让普法实践走新更走心。

唯有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朝气蓬勃、富有梦想的青少年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因此,中山将呵护未成年人的灿烂“心”光作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题中之义。这几年来,中山不断加大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力度,持续举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五育润心 阳光成长”主题活动、“童解心锁”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活动等,并将开展规范化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建设、面向青少年推广中山市社会心理健康云服务平台作为普及心理知识、探究心理状态、纾解心理问题的重要载体。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更是实现全年无休的公益心理辅导,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编辑  何淼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广东疾控:倡议全体市民灭蚊
11007人浏览   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