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刘浩玲自己也很意外,坚持摄影竟然近50年了。1982年中山摄影家协会成立时,她是创会会员中唯一的女性。回望漫长的人生岁月,这项爱好给她带来了无数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从最初的国产海鸥双反相机,到如今的各类数码相机、无人机,甚至手机摄影,凭借最朴实的热爱,刘浩玲一路学习、拥抱生活、记录世界。
“我偏爱人文题材,因为人文千变万化。”背着相机,刘浩玲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云南、四川、福建、贵州、江西、重庆、广西、潮汕、香港……退休后,她更是去往世界各地延展拍摄之旅——马来西亚、澳洲、日本、俄罗斯、尼泊尔、朝鲜、柬埔寨、欧洲各国……不同的地域特色,在她的镜头下焕发独特的魅力。
因为一直向往俄罗斯风情,2024年金秋时节,刘浩玲踏上了北行的旅途。在俄罗斯,她领略到一幅别样的秋日画卷。五彩斑斓的秋叶、松弛惬意的俄罗斯人、厚重典雅的艺术殿堂,纷纷令她心情舒畅。她镜头里的人不经雕琢,呈现出自然状态,或散步,或闲坐,或露出真诚的笑容。这种开心拍摄、快乐创作的心态,是刘浩玲坚持摄影多年的法宝。她从不把摄影当作一项任务,而是一种享受生活、发现美好的方式。
【个人简历】刘浩玲,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山市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山市摄影家协会唯一一位女性创会会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2008年一直当选中山市摄影家协会理事,2008—2025年当选中山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积极参与协会主席团的工作,经常组织并主导协会会员创作活动、公益摄影活动和摄影讲座,连续多年获评省、市协会积极分子,优秀会员,连续多年被中山市文联评为“文艺志愿工作先进个人”。热爱痴迷摄影40多年,创作作品众多,有几十幅作品获省、市金、银、铜及等级奖。
在马来西亚仙本那之行中,刘浩玲被巴瑶族部落的生活方式吸引,这个被誉为“海上吉普赛人”的民族,世代居住在海水之上,高脚木屋的木桩扎根海底,潮汐涨落间,形成独特的海上村落景观。刘浩玲拍下巴瑶族孩子纯真的笑容,镜头里,孩子们的古铜色皮肤泛着海水的光泽。旅游期间碰巧赶上马来西亚沙巴州府一年一度的彩船节,刘浩玲拍下当地民众穿着色彩缤纷的服装观礼的照片,成为当地风情的记录。出现在她镜头最多的,当属清澈的海水,她回忆,当时每天和影友们坐着快艇出海,她一边克服晕船一边拍摄,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海水。回中山后,21位影友的作品在中山摄影家协会的帮助下,于兴中广场举办了摄影作品展,让市民也能通过影像共赴那片海。
对刘浩玲来说,摄影让她开阔视野,去到更精彩的世界。在福建的土楼里,她记录下当地老人闲坐的身影;在厦门湖里区,她拍到飞机掠过古香古色的庙宇;在贵州的侗寨中,她定格了当地妇女身着民族服饰的美丽模样;在北海涠洲岛,她留下海天一色的壮丽之景。这两年春节时期,她还前往潮汕地区,拍下各类民俗活动,镜头里英歌舞、营老爷、抛老爷、走老爷巡游等都透出了浓郁的潮汕文化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器材不断更新迭代,刘浩玲始终保持着对新事物的好奇与热情。她学习使用无人机,也尝试过AI创作,不久前,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换了一台镜头更先进的手机,开始钻研手机摄影。刘浩玲说,每次看到画面,她自然而然会想到怎么构图,怎样运用快门速度让静态与动态在同一画面中呈现,从而捕捉到精彩瞬间。“这是我多年来沉淀的经验。摄影最重要的是保持快乐——别把摄影当成负担,回看照片时的满足,就是最大的意义。”在她看来,摄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对生活的致敬。所以,她说,只要身体允许,就会继续行走,用镜头记录世界。
《过客》2014年11月在广西桂林灵川县北岱底村拍摄 ,灵川县海洋乡被誉为“中国银杏第一乡”,每年金秋时节,吸引无数游人到来。
《晒紫菜》2008年5月在福建霞浦拍摄。
《母子》2012年7月尼泊尔。尼泊尔妇女服装色彩鲜艳且富有民族特色,其颜色和图案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大眼妹》2014年4月柬埔寨。当时在首都金边市场拍摄花絮,发现一部车上坐着一个小女孩,眼睛很大,口里吃着像纸片的东西,十分有趣。
《温馨》2006年2月日本大阪街头。当时遇见一个小女孩搂着一小只狗狗,刚好一只白大狗跑到女孩小狗面前吻着,场面温暖。
《姿态优美》2015 年 4 月马来西亚仙本那马布岛。该岛有 2000名左右的巴瑶族人。
《斗牛场》2013 年 5 月西班牙斗兽场。一只公牛在场内狂奔,直推骑在马背上的斗牛士到观赏台边。
《天使之窗》2002 年 4 月欧洲。在一座大教堂内有一批游客在拍照留影,教堂天窗洒下一束光刚好照射在他们身上。
《赛车》2019年6月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渔人堡、英雄广场附近发现一队电动车队。
《百年酒坊》2021 年 11 月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孝姑镇彭大龙酒厂。该酒厂是一家传统手工作业酿酒坊,具有百年历史。
《艰辛》2012 年 7 月尼泊尔。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