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从白领到“稻梦”小管家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画刊 高倩荷 发布:2025-07-07

林丽妍戏称自己是崖口村禾舍书屋民宿(以下简称“禾舍书屋”)的“小掌柜”,而这一方天地,正是她与无数旅人邂逅美好故事的起点。

每个清晨,林丽妍都在稻浪声中醒来。来到客房的落地窗前,千亩稻田正将晨露折射成碎钻,远处每隔15分钟奔腾而过的高铁在雾霭中若隐若现——不知不觉,这个来自粤西沿海的90后姑娘,已在中山南朗街道崖口村的稻海里扎根3年。

从沿海到稻海的迁徙诗

提到崖口最吸引异乡人之处,林丽妍只提了四个字—―“推窗见稻”。

2022年,非常偶然的机会,林丽妍从珠海的写字楼走向中山的阡陌田垄。她在线上偶然刷到“禾舍书屋——稻田民宿”的招聘启事,这成了她命运的转折点。“第一次站在民宿顶楼露台上,看见白鹭掠过稻穗,就像看见老家海边的渔船归港。”林丽妍直言她本就对民宿从业非常感兴趣,而第一次见到崖口千亩稻田的震撼景观,就一下子被它击中了。


崖口村禾舍书屋的管家林丽妍。(摄影丨缪晓剑)

“民宿就是一个港湾。”编着麻花辫,穿着棉麻裙子的林丽妍喝了一口手中陶瓷杯里装着的热茶,“民宿跟酒店不一样,一般会选址在宁静的乡村,营造的是一种‘家’的温馨感觉,天南海北的朋友聚一场。”而在禾舍书屋,这些元素:稻田、白鹭、山和海,都非常契合她对乡野民宿的想象要素。奇妙的是,如今一小时车程内即可到达崖口村的深圳游客,与听着蛙鸣鸟叫的她产生了共鸣。

任职民宿管家以来,林丽妍每月拥有4天的连休,她要么沿着海岸线自驾回珠海看望家人,要么背起行囊、用脚丈量山海,到处旅游,去看更多的民宿。“在城市里总觉得时间是拧成绳的,到了崖口,连风都走得慢。”这种慢节奏的从容,让她在接待来自西藏的游客、香港的摄影团、深圳的亲子家庭时,总能精准捕捉到客人眼里对“另一种生活”的向往——在松弛的大自然环境中,与来自八方的来客,交换旅行故事,共同沉浸式体验中山乡野“慢生活”。

1小时车程共赴慢时光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跨珠江口,彻底改写了深圳与中山的时空密码。每个周末,粤B牌照的车流如潮水般涌进崖口村。林丽妍回忆道,去年7月的暑假,民宿90%的客人来自深圳。

暮色里,来自深圳的小男孩蹲在稻田边好奇地指着水渠:“什么怪声音?”“那是青蛙在开演唱会呢!” 林丽妍递上一盏暖黄的露营灯,柔和的光晕里,千亩稻田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几个小时前的白天,这对入住禾舍书屋的母子第一次体验稻田收割,满手的稻香久久没有散去,心里却是满满的温暖。

“深中通道开通之后,越来越多的深圳亲子家庭跨越山海而来。只需要花一个小时车程,一家人就可以亲近大自然,享受慢下来的乡村生活。”为了更好地迎接这些从山海奔赴而来的客人,原本简约现代风的禾舍书屋,将9间客房全部改造成了充满童趣的榻榻米亲子房,整体色调也随之变暖;还将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地方设为公共区域,扩展成“家庭聚会场”,这片区域占了整栋建筑的一半。

禾舍书屋客流量的攀升曲线,正是崖口村文旅生态蜕变的生动写照。“小掌柜”林丽妍告诉记者,深中通道开通后,禾舍书屋民宿整体客流量增长40%,深圳客源占比约10%,周末满房已成常态。不仅如此,其余大湾区城市如广州、佛山、东莞、珠海等地区游客也是民宿的常客。

数据显示,2024年崖口村全年估算人流量达584万人次,其中深中通道通车后,单月人流量较前半年均值增长16%;今年1至5月,人流量达320万人次,发展势头勇猛。

“上个月有个深圳爸爸说,孩子去年不敢踩泥,今年吵着要当‘稻田小农夫’。” 禾舍书屋甚至在稻田边开辟出“农耕体验区”,与相关研学团队合作。“预计6月底和7月初,崖口的水稻将金黄成熟,这里将迎来一大波客流。目前民宿已经在升级服务,准备迎接‘深中通道+暑假’带来的一大波客流量。”

入夜,民宿的灯光星星点点亮起。林丽妍正读着手机弹出回头客的信息:“下周朋友聚会,能预留三楼最大的房间吗?”回复完信息,她望向窗外,仿佛深中通道的灯光在夜色中蜿蜒如带,这座连接着“快”与“慢”的桥梁,正将更多都市人载向这片能听见蛙鸣的梦乡。


禾舍书屋的房间内能看到稻田美景。(摄影丨缪晓剑)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南区马公纪念堂拟打造文旅新地标
原创 21042人浏览   2025-07-07
周知!员峰桥将全封闭施工
12596人浏览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