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深中合奏大湾区文化新声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画刊 颜子怡 发布:2025-07-07

当深圳剧场的灯光照亮中山观众凝神的侧脸,当香山故纸中萧友梅创作的音符在深圳音乐厅重新流淌,深中通道的钢索悬索,在璀璨星河下,已悄然化为连接人心的精神缆绳,将两个城市更深地绑定进同一个文化星座。

当珠江口的咸涩海风,吹散小渔村崛起的烟尘,又见证了深中通道如巨龙般横跨伶仃洋的奇迹——这一物理的“硬联通”正如无形之手,开启了深圳与中山文化交融的崭新扉页。

一隅突破:生活半径的悄然重构

大桥贯通的便利性,正在悄然重塑普通人的生活版图。

从中山到深圳不再需要耗费时间曲折辗转,只需一程车程便能深入感受国际都市的文化脉动。演唱会、歌舞剧、前沿艺术展、深度文化论坛,这些丰富多元的城市文化盛宴正日益融入中山市民的日常生活节奏。中山人江秀娟正是双城穿梭的实践者之一。


江秀娟。(受访者供图)

在毛戈平的化妆教学课上精进技艺,在《咏春》《只此青绿》的震撼现场捕捉艺术灵感,在深圳文博会上感知创意潮涌,这成了江秀娟双城生活的生动注脚。让她尤为欣喜的是资源的充分共享:无论是科技展上的智能化启迪、艺术场馆的熏陶浸润,还是短视频创作课程中的灵光一现,来自深圳的丰沛养分正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她在中山的文艺创作。

“每一次在深圳的学习和观摩,都将为我的专业工作注入新鲜能量。”江秀娟分享体验道,她不只独自汲取养分,更主动成为知识传递的使者。新习得的美妆技术为她的出镜形象添彩,她也计划通过女企业家协会等平台向其他创作者倾心分享,促使所学在中山的舞台和创作实践中真正生根发芽、开出绚烂花朵。

文脉回响:历史名人的时代邮差

桥梁连接的不止是当下的人流与活动,更有对文化根脉的回望与叩问。

2024年南国书香节暨深圳书展上,中山展区精心打造“五个一”文化深度交融计划:一条文化步行街铺就相遇之路、一场香山文化精品展示点亮文脉星河、一次主题文化讲座传递深度思考、一场非遗展演动态演绎文化魅力、一次文旅推介展露城市独特风骨。这些组合拳精准而有力地展示中山魅力,使其主动融入大湾区文化图谱。

著名历史学者胡波教授携其著作《萧友梅评传》莅临现场,为读者深刻讲述这位在艰苦办学环境中点燃音乐薪火,为中国音乐奠定不朽基石的先驱人物。类似场景在去年书展上也令人感动:胡波教授深情讲述了阮玲玉——这位艺术生命如流星划过,却在中国电影史夜空刻下永恒印记的中山传奇人物。

“对深圳许多读者而言,这些名字起初或许是陌生的坐标。”胡波敏锐地指出,“然而正是依托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我们得以将中山积淀深厚的文脉,自然嵌合进大湾区共同的文化叙事。”每一次讲座现场,读者求知若渴的提问环绕着萧友梅的精神遗产,正是这些历史音符在当下的共鸣回响。

共振相生:公共活动编织文化网络

从个人体验到历史唤醒,深中两地的文化连接正迈向更深广的公共维度。借助深中通道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各类机构协作构建的文化场景日益稠密而多样:石岐街道与新安街道足协在绿茵场上燃起友谊之火;平湖街道与港口镇以丹青翰墨交融,共同谱写“龙腾伶仃洋·书香满平湖”的艺术华章;中山文旅项目招商引资专场再次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璀璨亮相,向湾区展示其独特魅力——每一次交流活动都如同一支支飞梭,不断将深中两地的文化经纬更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站在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的时间节点回望,那条飞架的巨龙已不仅是一条承载车辆的钢铁动脉。中山沉淀的历史厚韵与深圳奔涌的创新之流,正如伶仃洋上的海水在桥下相互激荡,水乳交融,终于在大湾区的辽阔文化版图上,共同描摹出一个海纳百川、充满韧性与活力的文化命运共同体轮廓。


飞机上拍的深中通道。(摄影|缪晓剑)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南区马公纪念堂拟打造文旅新地标
原创 21032人浏览   2025-07-07
周知!员峰桥将全封闭施工
12587人浏览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