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一条跨城之桥的治“慧”密码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画刊 周闪雨 发布:2025-07-07

深中通道如巨龙出水,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悄悄将两岸的社区治理智慧紧密交织。2024年年底,当中山市154个社区与深圳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全面实现,一场以“党建联建”为纽带、跨城而生的治理共振,已在珠江口两岸悄然律动。

6月的骄阳在窗格上切割出明暗分界,斜照进中山市东区街道竹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在社区党委副书记胡诗华与90岁的老党员凌志坤脸上。“邵干才工作室的经验值得我们琢磨,”胡诗华声音里带着热切,“特别是那青年党员与银龄骨干搭档的模式。”一场关于治理变革的对话热烈展开,全然无视室外的灼灼暑气。

“青银”携手,激活动力末梢

胡诗华是一年前中山竹苑社区与深圳润城社区互派学习的“取经人”之一。浸润润城四星期,胡诗华发现一种弥合年龄断层的力量——“邵干才工作室”内,银发智慧如溪流般注入青年心田。主理人邵干才每日活跃于调解与文体活动之中,点燃了润城“党建+关爱”模式。


竹苑社区居委会内的智慧平台。( 摄影丨张景天 )

与此相对,竹苑凌志坤工作室宣讲逾300场、覆盖15万人次,却常被青年参与不足的困境所困扰。“润城老中青‘传帮带’模式,如醍醐灌顶,”胡诗华说。取回真经后,竹苑工作室架构立即革新:年轻党员勇担实务,银龄骨干“退居”幕后提供智慧支持,更增设青年志愿岗位。社区矛盾调解、垃圾分类等事务方面,“青银”新组合激发出的崭新活力,青年参与率突破35%,一改昔日不足10%的尴尬。

数字治理,智惠长者之道

竹苑社区占地仅0.81平方公里,常住1.39万人,三成系花甲长者。26名社区工作者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压力如山。百公里外润城社区拥有超过百人团队及充裕财政支持,数字化治理使1.433平方公里上的4.6万居民尽享高效治理成果。

润城的“智慧治理平台”让胡诗华眼前一亮:居民投诉在APP实时跳动,后台网格化精准派单,全程闭环清晰可见。“条件受限,但制度精髓可以嫁接。” 胡诗华强调数字化之路不在复制形式,关键契合实际。于是,竹苑社区为辖区内“数字困境”老人同步开办智能手机培训。如今社区指挥室大屏跃动生命信号,“要让屏幕‘活起来’,更要让居民用起来”——系统即将接入政务平台,未来居民扫码报需求、查进度。

从单向学习到互惠共振

党建联建并非单向输入,更蕴育着“双向奔赴”的化学反应。当中山起湾社区党委牵手深圳宝民社区党委,宝民社区的“冼哥调解工作室”以专业团队化解经济纠纷的做法,让起湾党委书记潘志杰深受震动。对比自身处理邻里矛盾的局限,起湾社区以深圳经验为师,联合派出所打造“微治理中心”,吸纳法律顾问与行业专家,实现调解重心由被动“灭火”转向主动“防火”。

文化领域更结出跨界之果。宝民社区被省级非遗“起湾金龙”吸引,特邀其赴深圳民俗文化节献艺;深圳企业考察起湾旧改项目后,已萌发投资意向。“这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携手共进的赋能。”潘志杰感慨道。

治理现代化:深中协同答卷

当党建红线织密绣花针脚般的治理网络,治理现代化正在珠江西岸落地生根。竹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顶,一座微缩的“空中花园”正破土而出。胡诗华希望,这一度尘封的空间,能如润城共享空间所启示,既是美学的容器,也是居民交往的暖房——青少年在此观察自然律动,长者则于田园间挥洒生命余热。

随着中山154个社区纷纷对“深”取经,各具特色的融合实践如繁花绽放:火炬高新区张家边社区借力深圳五和城市更新经验,推动老旧厂房重获文艺生机;石岐街道迎阳社区以“一核三心多元融合”为蓝本打造15分钟智慧生活圈;西区西苑社区则引入“党建+社工”理念,催动更多社会细胞参与共治交响……

深中通道上,车流永续不断输送着双城的呼吸;桥下之水,已孕育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丰饶样板。这是一次关于治理如园艺般的耐心培育——种子落地,根系相连,终将长成社区邻里共享福祉的大树。每一片叶子朝向光的方向,都在回答:从理念联接到实践共振,珠江口两岸正携手写下现代治理的共生长卷。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南区马公纪念堂拟打造文旅新地标
原创 21222人浏览   2025-07-07
周知!员峰桥将全封闭施工
12764人浏览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