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庭审普法“小切口”,做好执法规范“大文章”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付陈陈 通讯员 吴娟欢 发布:2025-07-04

7月4日上午10时许,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第六审判庭内,法槌轻敲,一场特殊的“法治课堂”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石岐街道办事处的50余名执法人员端坐在旁听席上,目光专注地投向审判席——这里正在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因业主委员会备案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

50余名执法人员端坐在旁听席上。通讯员供图

自今年6月起,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持续开展“府院联动 壹法行政”示范庭审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法院庭审的普法作用,甄选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行政诉讼案件,主动“发帖”邀请全市有关单位执法工作人员到院旁听庭审,以庭审普法小切口,共同做好执法规范大文章。活动启动月余,多个行政机关积极响应,20多个镇街政府广泛参与,近300名执法领域骨干走进法院,几乎实现全市镇街全覆盖。

典型案例:
以“小切口”聚焦执法规范关键处

此次庭审的原告是中山市石岐区某小区第一届业主委员会,被告为中山某行政机关。案件核心矛盾源于该行政机关此前作出的公告:经核查,参与业主大会表决的专有部分面积未达法定三分之二比例,认定该业主委员会未依法选举产生,不符合备案要求。业主委员会不服,诉至法院,请求撤销公告及复议决定,并要求该行政机关履行备案义务。经过3个多小时的庭审,法院宣布择期宣判。

庭审现场。通讯员供图

为何要选取该起案件作为庭审普法案例?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甄选典型行政诉讼案件时,法院主要遵循三大标准:聚焦高频共性问题、紧扣争议焦点复杂性、强调社会影响典型性。此次的业主委员会备案纠纷案便是在此基础上甄选出来的,既涉及物业管理领域高频争议,又直接关联群众自治权益,对厘清“备案审查”与“业主自治”的法律边界具有典型示范价值。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事权下放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职权下沉至镇街一级具体行使,基层执法“事多责重”与“水平参差”的矛盾日益凸显,部分执法人员因执法不规范引发的争议较为突出,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痛点。  

基于此,该院发起了“府院联动 壹法行政”活动,一方面,让执法人员通过“零距离”观摩庭审,提升行政执法能力、规范行政执行行为;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加强法院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更精准地回应群众诉求,推动矛盾纠纷在司法程序中实现实质性解决。

长效机制:
从“单次庭审”到“双向赋能”的治理升级

这并非该法院首次举办示范庭审活动。自2023年起,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便将其作为深化府院联动的重要载体,以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据统计,近三年来,该活动已开展15场示范庭审活动,近千名执法人员走进旁听席,“以庭代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该院成功搭建起“审判-执法”双向沟通平台:法院通过案件反向梳理执法共性问题,向行政机关发送针对性司法建议;行政机关则反馈执法实践难点,助力法院精准把握审查尺度。既推动“司法监督-执法改进-争议化解”的良性循环,更将法治政府建设落实到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该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法院将建立定期庭审旁听机制,根据行政诉讼案件的类型和数量,合理安排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庭审观摩活动,确保覆盖更多行政机关和基层执法人员;同时,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作,提前收集执法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选取案件进行庭审展示,并在庭审后组织专题研讨交流,深化学习效果。

旁听的执法人员神情专注。通讯员供图

走出庭审现场时,一位参与旁听的石岐街道执法人员感触颇深:“以前总觉得‘按经验办事’就行,今天旁听才发现,一个程序疏漏就可能让整个行政行为被撤销,今后一定更注重证据固定和程序规范。”

从庭审现场的法槌声到执法人员的感悟,这场“法治课”不仅是一次司法公开的生动实践,更折射出中山以府院联动为抓手,推动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实质化解,助力法治政府建设的坚定步伐。正如法院负责人所言:“唯有让执法者敬畏法律、信仰法治,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为中山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编辑  付陈陈  二审  黄凡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南区马公纪念堂拟打造文旅新地标
原创 21042人浏览   2025-07-07
周知!员峰桥将全封闭施工
12596人浏览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