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半月前,中山在市会议中心一楼会堂召开的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工作会议,不仅是对过去3年治水攻坚战的全面总结,更是对未来全域水生态治理工作的再部署、再出发。
在这场全市动员的治水大会上,镇街、村(社区)、企业代表纷纷发言,交流治水经验,畅谈治水愿景,共同为中山市的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工作献计献策。
攻坚克难 治水3年交出亮眼答卷
过去3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带领全市上下日夜奋战:2022年理顺机制、优化方案,启动大兵团作战;2023年聚焦重点、全力攻坚、进一步提质提速,2024年接续奋斗、决战决胜,推动治水取得明显成效……
在这场万人参与的生态战役中,中山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面对历史欠账多、黑臭水体遍布城乡的严峻形势,中山坚持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发起了大兵团作战。从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到各部门、各参建企业以及广大市民群众,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以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的担当精神,共同谱写了一曲全民治水的壮丽乐章。
中山市板芙镇金钟涌经过整治后,环境变好了。(摄影|张景天)
在治水过程中,中山始终保持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状态。通过组织监管力量强势介入,确保了治水工作的廉洁与高效。同时,重新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优化技术路径,开展大兵团作战。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节约了大量资金,闯出了一条廉洁治水、高质量治水、高效治水的新路子。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在治水工作中不仅展现出坚定的勇气和决心,更凸显出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理念。通过实施“四个一体”“六污同治”的治理策略,实现了全市全域的工程覆盖。数千公里的管道铺设、成千上万处的源头治理以及每天数百个工点的同步施工,都是这场“基建+社会治理”硬仗的有力见证。同时,中山注重建管并重,创新实施了“厂网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排水防涝、污水收集以及河涌水质等多方面的协同提升和改善,为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乘势而上 绘就治水新图景
站在新起点,中山治水再亮“组合拳”:通过“控源截污提质”“生态修复增效”“水岸经济赋能”三大行动,力争2025年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劣Ⅴ类河涌控制在30%以下,并完成全域近300条河涌生态清淤,打造大湾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标杆。
在实施过程中,中山将加速推进治水主体工程的收尾工作,提速截污主体工程全面通水,各流域水系连通工程也将加快完成;加强源头污染治理,持续开展查漏补缺,特别是对重点河涌源头雨污分流提质增效,开展排水单元达标建设;落实治水管水长效机制,重点加快实施“厂网一体化”,加快进入实质性运维,开展管网清检修,保障系统高效运行;加强日常监管执法,提升涉水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生态价值转化方面,中山也正积极绘制一幅“水岸共生”的新图景。抢抓春雨时节的有利时机,中山将大力开展河涌绿化工作,同时,及时优化调整生态岸线的建设方案,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为了进一步激发水岸经济的活力,中山还计划打造河边创业业态示范点。每个镇街都将结合河涌治理工作,打造具有生活气息和商业氛围的创业示范点。这些示范点将吸引年轻人到河涌边创业、消费,从而推动水岸经济的繁荣发展,实现治水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局面。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中山市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清澈的水体、葱郁的河岸、繁荣的水岸经济,将成为中山新的城市名片。
●话治水 暖民心
杜敏(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这3年中,我们组建工作专班与党员先锋队,从工程建设零经验起步,摸索出一套治理技术规范,农污项目铺设管网3280公里,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98%,并在国家农村黑臭水体试点绩效评价中获佳绩。
这3年中,我们也经历了从群众不理解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他们不仅理解了治水工作,还积极参与到农污治理四方“举牌验收”,自发为工程队送糖水、送水果,共同守护治水成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皆难,做则必成。中山市治水攻坚克难,收获满满。接下来,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省生态环境厅的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身心投入到美丽河湖保护和建设中,让中山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梁剑喜 (中山市水务局副局长)
3年治水,一路走来我们逐步看到希望。看着一条条完工的河涌重现生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3年里,中山建立起治水管水长效机制,推动厂网一体化工作及水污染治理管网全覆盖,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建设司的充分肯定。通过深入提升面源管理水平,统筹开展涉水城市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严格管控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得到省河长办的肯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治水的转型之年。作为水务人能参加治水是我们的荣幸,接下来,市水务局将进一步推动水生态环境长治久清,为全市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拼尽全力,打造水清岸绿的绿美中山新格局。
翁计传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3年来,中山治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中心组团158条(段)河涌整治,累计完成截污管道209.2公里,管道检测244.5公里,管道修复47公里,河涌清淤132万立方米,中心组团河涌水质显著改善。同时,扎实推进完工项目查漏补缺和移交管养,打通水污染治理“最后一公里”,切实巩固河涌治理成效。
治水工作是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工程。源头治水需要进一步深化排水管理、执法管理和强化一体化运维管理等,这仍然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化科学治水、源头治水、系统治水、流域治水、全民治水理念,让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全力创建全国美丽河湖示范市,为中山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坚力量。
一棵棵粉色的花树将南朗大溪河装扮成了最美的风景线。(摄影|缪晓剑)
治理后的古镇沙源支河,河里有鱼虾,河岸有花园。(摄影|缪晓剑)
东凤穗成村里的河道经过整治,河水清澈,吸引多品种鱼儿在此畅游。(摄影|余兆宇)
横栏镇永兴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控制室。(摄影|张景天)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