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
从澳洲博士毕业后,台湾80后青年牛泽允(威廉)受邀来到中山台企工作。作为企业的战略投资操盘手,牛泽允通过产业投资,为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在更大的舞台实践他的投资理念。在中山生活八年,他邂逅了一生所爱,在大湾区找到职业发展与个人生活的 "黄金比例"。
在中山拼织人生新拼图
“中山就像股神巴菲特所说的优质标的,如同一头投资奶牛能带来稳定的分红回报,印证了‘慢慢来比较快’的投资真谛。”热爱投资的牛泽允合上手中的书籍,通过窗户俯瞰这座生活了八年的城市,向记者讲述他的湾区故事。在中山,工作、生活、娱乐和投资正以“黄金比例”拼织出牛泽允理想人生的拼图。
“投资原本只是我的一种兴趣爱好,没想到竟能把兴趣与工作结合,成了我的事业。”讯芯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官牛泽允,将这场从信息技术到资本运作的跨界历程,归因于自身对多元领域探索的热忱,更得益于中山的生活节奏赋予了他不断探索的可能性。作为企业的战略投资操盘手,牛泽允的工作之一就是聚焦战略投资领域,在上下游产业链中精准筛选优质投资标的,通过专业评估体系对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考量,通过并购投资为企业整合关键资源。
作为富士康集团旗下子公司的高管,牛泽允对中山制造业有着专业观察。“古镇灯饰、小榄五金这些传统产业根基深厚,叠加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等新赛道,中山制造展现着强大韧性。”对于讯芯电子所属的半导体制造业而言,中山乃至大湾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就是最大优势,上下游相关企业几乎都聚集于粤港澳大湾区,彼此之间紧密关联,在短短一小时车程的辐射范围内,便能实现即时、高效的快速响应,这让企业拥有了难以复制的地理区位和产业优势。

在中山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
出生于中国台湾的牛泽允有着独特的成长轨迹。初中毕业后赴美完成高中学业,随家人移民新西兰攻读大学,后在悉尼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工作十余年。“在澳洲工作的那段时间,我的时间几乎被工作填满,日程表按照30分钟来编排,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牛泽允说。
8年前,为了离台湾的家人更近一些,牛泽允开始寻找新的工作地点。他的求职足迹遍布东南亚地区及香港和台湾等地,没想到最适合的岗位竟在中山。
来到中山后,牛泽允重新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在工作之余,还能抽出时间钻研个人兴趣爱好,每周陪伴家人、与朋友相聚,享受宁静的午后时光。
这位“斜杠高管”的生活十分精彩。金钟水库徒步、岐澳古道探险是牛泽允的周末标配,桌游、英语演讲、音乐演奏等爱好则让他快速融入中山生活。“中山是一个人才密度很高的地方,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幸运的是,还遇到了我的太太,找到了一生的挚爱。”牛泽允言语间满是幸福,中山不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更给予了他体验多彩人生的机会。
“这里完美融合了中国制造业的红利与现代化生活便利。”牛泽允分享起前不久的一段经历。那天,家里的开关出了问题,他请师傅上门维修,维修过程中,牛泽允突发奇想,便问师傅是否能帮忙安装监控设备。与此同时,他在手机上下单购买监控摄像头,让人惊讶的是,仅仅 20分钟,3公里外的门店就将货品送货上门了。“这在澳洲,至少得等上一周的时间。”牛泽允忍不住感慨道,“中山就是这样,在享受‘慢慢来’的惬意生活节奏时,也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快’的一面,始终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黄金比例’。”

Taiwanese Exec Finding the Perfect
Work-Life Balance in Zhongshan
After obtaining his Ph.D. in Australia, William Niu, a Taiwanese youth born after the 1980s, was invited to work for a Taiwanese enterprise in Zhongshan. As the strategic investment director of the company, William Niu utilizes industrial investments to integrat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sources for the enterprise, putting his investment philosophy into practice on a broader scale. During his eight-year stay in Zhongshan, he found the love of his life and achieved the perfect balance between career growth and personal fulfillment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出品: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统筹:谢琼 周闪雨
编导:盖刘宝
拍摄:盖刘宝 易承乐
后期:盖刘宝
采写:李颖奇
翻译:曾嘉慧
校对:甘颖
英文三审:廖薇
封面设计:蔡文强
编辑 周闪雨 二审 冷启迪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