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怒吼”到“按下指印”,这堂“法治公开课”3小时化解欠薪纠纷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付陈陈 通讯员 吴娟欢 发布:2025-03-21

“调解不就是坑我们工人的吗?”工人代表高师傅站在制衣厂工人们面前大声说着。三个小时后,这名情绪激动的中年人却主动在司法确认调解书上按下了指印——这堂由沙溪法庭与沙溪人社局、司法所联袂打造的“法治公开课”,近日成功化解一起欠薪纠纷,同时推动劳动者维权认知的深层转变。

司法确认调解培训:了解“会呼吸的调解书”

“司法确认是保障劳动者权利的直通车。”沙溪法庭卢芷琪法官指着解薪忧“调解-确认-执行”培训ppt如是说道。3月的一个下午,韦彤及卢芷琪法官为沙溪人社的调解员们上了一堂关于追索劳动报酬和劳务实务的培训课。

法官正在为调解员们培训。通讯员供图

课上,两位法官分别就调解前准备、调解技巧、调解书撰写、调解司法确认及如何快速进入强制执行的程序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调解员们纷纷在沙溪法庭为大家准备的调解指引上认真地记录着,并且单独就每个“知识点”提出问题,现场学习氛围浓厚。新晋调解员小林恍然大悟:“原来司法确认不是终点,而是执行的发令枪!”

培训2天后,实操调解在司法所“趁热打铁”地开始了。沙溪法庭的何亦辉庭长以及陈军全、韦彤、卢芷琪法官来到沙溪司法所,以“司法确认调解”实操,为沙溪人社及司法所的调解员们、当事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

司法确认调解实操:认知转折促成纠纷化解

“把老赖关起来!”

当那辆载着制衣厂林老板的公务车驶入沙溪司法所时,围观工人中爆发出怒吼。在一番劝说后,工人们答应等待法官们和人社局与林老板确定工资支付方案后,再进行协商,工作人员也把林老板带上了单独的调解室。

在法官们和人社的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林老板始终缩在椅背,迟迟拿不出支付劳动报酬的方案,并一直念叨着:“经济太困难了,我也生病了……”僵持许久后,林老板突然激动地大叫道:“我不是老赖!卖出去的货没有收到钱,我生病需要每月治疗,你们这样是要逼我上绝路啊!”

何亦辉庭长眼见情况不对,马上递上矿泉水并安抚林老板的情绪,开始了司法确认调解的科普:“现在让你拿出调解方案并不是在逼你,而是为你争取‘东山再起’的时间啊!你看你并无意做‘老赖’,何不让工人给你一点时间,调解后更加心无旁骛地用你自己的经验和人脉继续经营呢……”在其他法官们对司法确认调解的好处的一再强调下,林老板终于拿出了切实可行的付款方案。

法官们为工人们讲解调解方案。通讯员供图

“去年其他厂的老板也调解了,最后工人还是没拿到钱!”“我一定要现在拿到钱!”“你们把他抓起来!”制衣厂工人高师傅、刘师傅等法官们说出调解方案后,死活不愿同意,七嘴八舌地各自说着自己的看法。面对众多工人们的担心、质疑,沙溪法庭法官协同人社、司法所工作人员把工人带到了不同的区域,分别由法官们讲解着司法确认调解的各类好处:“司法确认=生效判决!”“可跳过审判直接申请执行”“执行回款优先支付工人工资”。不调解的坏处:“起诉流程多、时间长,判决后不履行也要进入强制执行。”

通过司法确认调解和起诉的对比解说,工人老高原本梗着脖子喊:“调解就是坑我们工人的!”却在法官们的对比讲解中发现:自己若坚持诉讼,可能因为送达、确认劳动关系、判决生效等情况拖延时间,更不利于权利保障。认知的转变,让他成为现场第一个签署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的人,也带动了更多工人陆续签署协议。最终,该厂的30名工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或按捺指模,调解金额达40余万元。

司法确认调解“培训+实操”: 一场生动的“法治公开课”

本次沙溪法庭与沙溪司法所、人社的联袂行动,不仅帮助工人们追讨了欠薪,还实现了“调解就是打白条”到“司法确认调解书保障权利”的思想转变,也在30位对法律心存疑虑的劳动者心中,种下了法治信仰的种子。

经过调解,矛盾成功化解。通讯员供图

接下来,沙溪法庭将全面运用司法确认调解“培训+实操”的模式,让这一“法治公开课”在各种群体性纠纷领域发挥作用,让“法治明白人”遍地开花,打造更有温度的纠纷化解新生态。


编辑  付陈陈  二审  黄凡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