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届八十,给澳门写音乐随笔三十年,发表超二百万字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发布:2024-12-3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澳门国际音乐节”之浮想》手稿,该文收录在陈远的音乐随笔《一曲难忘》中。1994年该书被澳门文化司署的工作人员看到,陈远随即收到澳门文化司署邀请他为澳门国际音乐节撰写评论的信函。陈远由此开启澳门国际音乐节之旅。

为中山音乐教育领域所熟悉的陈远老师,大家都知道他为音乐教育所做的事情,每一件都坚持了数十载,持之以恒,影响长远。他创办中山市乐力音乐协会45年,成立中山市乐力合唱团29年,主持电台节目《名曲博览》37年,而今年是他为澳门国际音乐节及澳门日报写音乐随笔30年。统计到2024年12月30日,陈远在澳门日报发表文章约2600多篇,累计超过二百万字。今年八十岁的陈远,是音乐与文字的行者。


丨2024年10月,陈远如期来到澳门,参加一年一度的澳门国际音乐节

问:陈老师,在过去三十年里,您为澳门日报撰写音乐随笔,这是怎样的一段“旅程”?

陈远:这是一段充满音乐魅力的旅程。自1994年起,我便开始为澳门国际音乐节写文章。这段缘分开始得十分偶然,当时是澳门文化司署的殷立民先生在书店里看到我的一本书《一曲难忘》,里面有一篇是批评一次关于报道澳门国际音乐节音乐信息明显差错的文章,殷先生找到我,邀请我从第八届澳门国际音乐节开始为其撰写评论。自此,每年十月音乐节开始,我就每天观看演出,回来写稿,第二天中午前发去澳门日报。每年十月澳门国际音乐节期间,我都会出三十多篇稿件。就在今年十月,第三十六届澳门国际音乐节,我起码出了37到38篇稿。这三十年来,我有两届音乐节没有前往,也为此感到遗憾。

澳门文化司署殷立民先生(左)和陈远在早期的合影

问:写稿对您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陈远:给澳门国际音乐节写评论,我更愿意称之为音乐随笔,是我对音乐的一些思考,与读者分享我的见解和感悟。我平时听音乐、读书、思考,从1987年开始至今在中山电台做“名曲博览”节目,向听众介绍古典音乐,对音乐我有很多感受,把它们转化为文字,是自然而然的,成为我的一种思考表达方式,因此在澳门日报亦长年设有专栏。多年来,我在该报写过很多音乐文章,平均一周也有一至两篇发表。


丨陈远的澳门音乐随笔集

问:写稿三十年,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陈远:我最早是一名语文老师,因为音乐和文字的媒介,我有幸在这三十年中每年10月沉浸在澳门国际音乐节几乎每一场音乐会里。我是受到澳门国际音乐节的深沉熏陶和培养的音乐爱好者,这是何其幸运,这就是音乐和文字赋予我的。今年12月中,我邀请澳门钢琴博士梁晓鸣来中山开了一场钢琴演奏会,梁博士曾对我笑称:“澳门国际音乐节,你听的音乐会是第一多,我是第二多。”后来,澳门中乐团也来找我写,我是没法拒绝那种诚意,开始也去了解民族音乐,这样也给他们写了十来年。这些新鲜的音乐体验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音乐视野。


丨陈远1994年参加第八届澳门际音乐节并开始为音乐节各场音乐会撰写文章

问:您认为音乐与澳门文化环境的融合对澳门本地的音乐发展和文化传承有着怎样的影响?您在撰写音乐随笔的过程中,是否也感受到了这种融合带来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陈远:澳门国际音乐节,与澳门古意温润的人文景观、花香隐隐的自然景观有着饶有意味的结合。还是以我最早受邀趋前的第八届音乐节为例:马勒《第二(复活)交响曲》在主教座堂,佛汉·威廉士的《塔拉斯主题幻想曲》在圣若瑟修院教堂,萨利埃利的《降E大调奏鸣曲》在岗顶剧院鸣奏;而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序曲》在市政厅前地,萨拉沙蒂的《西班牙舞曲》在卢廉若公园春草堂萦绕……当第一次那么集中地在以上讲到的或有着历史陈迹或富于诗情画意的氛围里聆赏音乐时,我觉得音乐是与那些别具一格的建筑,还有花草树木合二为一的。此后我还曾在玫瑰堂、圣老楞佐堂、望德圣母堂、花地玛圣母堂、郑家大屋、旧法院大楼、南湾湖广场、大三巴牌坊、大炮台,甚至离岛路环的有着海岸野趣的黑沙海滩,陶醉过同样情景交融的音乐会。这些留有梦痕的地方,三十年的留意与思索,是我生命的重要部分。

问:您如何看待音乐与文字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您生活中的作用?

陈远:无论是音乐、绘画、写作,都是在体验人生当中,表达思想情感。我对音乐及因它而来的人和事有很多感受和理解,我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这过程之中我并不觉得艰辛,反而是自然和自在的。我写稿习惯是利用上午的几个小时。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继续下去,从未想过停止。

2024年12月30日,陈远最新发表在《澳门日报》艺海版的专栏文章《终生难忘》(红框内),主题是关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从音乐到电影到个人相关音乐经历,表达音乐的力量与美对人产生的影响。


部分手稿。陈远至今用纸笔写稿。

 

- 我们参差不同 -

采写丨记者 詹琪琳
-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编辑 阿占 二审 廖薇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