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中山人曾在25年前主持澳门回归晚会,现在澳科大对话世界 |澳门岐遇记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发布:2024-12-21

出生于中山,成业在澳门,苏香玫有诸多的身份标签。
25年前,她主持了1999年首都各界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型文艺晚会;
25年后的今天,她在澳门科技大学与世界对话。



“我相信,澳门科技大学明天会更好,澳门明天会更好”。 20241219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澳门科技大学,听取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情况介绍,同学校师生和科研工作者亲切交流。

澳门科技大学是澳门在回归祖国后成立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记者 黄艺杰 摄

身为澳门科技大学校董的苏香玫心情激动。“习主席的到访,对澳门教育界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备受鼓舞,也给予我们未来发展以强大的信心。我们将扎根优势研究领域,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她感言道,“澳门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息息相关,背靠祖国,面向国际,澳门有着广阔的未来。”

中山人苏香玫在澳科大与世界对话。记者 黄艺杰 摄

出生于中山,成业在澳门,苏香玫有诸多的身份标签:她曾是澳门电视台主持人,作为澳门代表主持1999年首都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型文艺晚会;她是澳门中山同乡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长期不遗余力地为家乡中山与澳门的交往牵线搭桥;她参与创办了澳门回归祖国之后成立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澳门科技大学,并见证了它迈向25年的飞速发展。

苏香玫在澳科大眺望城市发展。   受访者供图

 从澳门回归祖国晚会主持人到澳科大校董

202412月,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苏香玫的日程也愈发忙碌:她需要准备参与澳科大的相关活动,抽空接受各路媒体的采访,并要与澳门转化医学中心的同事们商议明年的工作计划。

但无论多么忙碌,她始终仪态万方,一如她当年站在首都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型文艺晚会上的模样。

“今夜,迷人的星光从北国漠河一直亮到了南海濠江边。” 25年过去了,苏香玫仍能一字不漏地将那场晚会的台词脱口而出。“那一刻,我热泪盈眶,那是我人生中最荣耀的一天。” 由于晚会是全球直播,苏香玫当时的心情激动又忐忑,担心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同台的内地知名主持人赵忠祥一句话让她释然,“讲你的澳普就行了,不需要字正腔圆,否则就没有澳门特色了。

苏香玫(左二)与内地主持人赵忠祥(右一)倪萍(右二)濮存昕(左一)等在首都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型文艺晚会后台合影。受访者供图

这次经历,让苏香玫终生难忘。她不仅成为澳门回归祖国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者,其人生也随后翻开了新的篇章。

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需要大量的人才。1999年12月22日,澳门特区政府首个工作日收到的首份申请文件,就是申办澳门科技大学。3个月25天后,它便获得批准。“澳门速度”由此可见一斑。

在澳科大筹办之初,在澳门电视台工作的苏香玫因为与内地联系密切且人脉甚广,也收到了该校创始人的邀请,出任校董及公关事务部主任。

“由于父母亲都是老师的缘故,我对教育可以说是情有独钟。” 回溯当初的决定,苏香玫不由谈起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她出生在中山石岐,曾就读于蒌园街附近的幼儿园和太平小学;后来她与家人来到澳门发展。在投身教育事业前,她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的同时,在房地产与媒体界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苏香玫(左三)作为澳门中山石岐联谊会会长举办慈善筹款晚会,并作为代表,将5080000元人民币善款捐赠给中山市石岐区红十字会。受访者供图

苏香玫是澳门影视传播协进会会长,该会与国家电影局、中国电影基金会连续20年合办“中国内地优秀电影展”。图为苏香玫在第十五届“中国内地优秀电影展”开幕礼上致辞。 受访者供图

澳科大创办之初,苏香玫负责行政管理和招生工作,她坦言,万事开头难:“我们走访了澳门和内地多个省市,与学生和家长面对面宣讲澳科大的学科理念和优势。” 当时,澳科大师资匮乏,在不断努力下,获得了澳门特区政府及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澳科大先后得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内地一流高校的资深教授的协助。时至今天,澳科大仍保持着与内地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密切联系。

苏香玫在澳门科技大学成立典礼上。  受访者供图

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筹办澳门转化医学中心

从最初4个学院到20多个科研院所,澳科大已成为了全澳学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拥有超过两万三千名学生、超过一千二百名的教研人员、三所国家级科研平台,跻身泰晤士世界排名前三百。在发展历程中,澳科大创造了数个“第一”。它是全澳门第一所恒常性升国旗的大学,第一所把国家宪法和基本法纳入教程当中的澳门高校,全港澳第一个成立中医药学院的大学。2005年开始参与到国家的深空探测研究。

苏香玫与澳科大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小平教授(左)交谈。记者 黄艺杰 摄
澳门科技大学校园里的“玉兔”月球车模型。记者 黄艺杰 摄

澳科大行政楼的五楼,即是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澳门太空探索与科学中心的所在。玻璃柜内,摆放有来自太空的各种陨石切片,其斑斓的表面闪烁着神秘的光泽。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澳门科学一号”卫星与“澳科大星”的运行数据。每次经过此地,苏香玫都会稍加驻足,好奇于地球之外的它们传来了怎样的宇宙信息。她的脑海中不由浮现那句名言:“仰望星空,不忘脚踏大地。”

澳科大行政楼的五楼摆放着来自太空的陨石切片。  记者 廖薇 摄

而她脚下的澳门,虽是弹丸之地,给予人才的舞台却在这25年间愈加宽阔。随着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澳门明确了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发展定位——即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由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全球精英前来筑梦。

2024年3月,在澳门科技大学建校24周年之际,由苏香玫负责统筹并担任行政主任的澳门转化医学中心也正式启动。该中心面向重大疾病诊断、重大疾病治疗、中医药发展和人工智能建立了四大转化医学平台,并邀请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纳米学专家何耀教授担当首席科学家。不到一年时间,他和团队便做出了亮眼的成绩。

2024年3月,澳门转化医学中心启动。 受访者供图
澳门转化医学中心成员合影。

“希望有更多中山人成为我们校友”

除了关注科研,澳科大内还有一处“隐秘的角落”,让苏香玫引以为傲。“我们的图书馆收藏了13000多幅古地图,这是一个人类智慧的宝库。” 她打开电脑,为我们放大了其中一张出自1912年《澳门地图集》的古地图。但见它以葡文标注了澳门、凼仔及路环三个岛屿,在它们南端,与其一衣带水的陆地上,则是被葡萄牙人称为“Hian-Chan”的香山。“通过这些古地图,可以看出当时包括澳门在内的香山,已经和世界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1912年《澳门地图集》的古地图之一。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澳科大在香山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这里的澳门历史研究中心,是中国历史研究院在地方建设的唯一地方性实体性研究机构。今年520日,该中心与澳科大唐廷枢研究中心、郑观应研究中心共同举办“香山文化论坛2024——‘近代香山人物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年会”。该论坛由澳门基金会支持,已经成为澳门历史文化界的一张名片。澳科大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广志表示,此次论坛的召开,将凝聚各方力量,深化香山人物、商业文明研究。

“中山澳门本同根,大家都是香山人,我本人亦希望有更多的中山人,成为我们的科大校友。”苏香玫说道。

2023325日, 澳科大中山校友会正式成立。  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就读于澳科大的中山学子正逐年增多。2023325日,澳科大建校23周年之际,中山校友会正式成立。据该会执委会主任张晓君介绍,澳科大中山校友会目前有成员近200人,其中博士30多人,硕士近50人,学士70余人;校友规模约1000人。这些中山学子的专业方向主要为计算机、传媒、中医药、金融、会计等。

就读于澳科大的中山学子正逐年增多。图为参观校史馆的中山人。记者 黄艺杰  摄

张晓君本人亦是一名澳科大传播学的博士在读生。“我选择澳科大的原因,除了看中它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化课程,还因为它离家很近。”白天送娃上学后,她便驱车前往科大上课,下课后驶回中山,还能顺道接娃回家。”假日里,我也经常带家人来澳门游玩,这里常有高水平的演出和展览,如最近的四尊兽首展,不用去北京,你也能在澳门一睹风采。

中山学子张晓君在澳科大中山校友会上发言。受访者供图

“澳门速度”得益于 “一国两制”

近年来,澳科大致力于融入大湾区的发展大局。今年的中山全球招商大会上,它亦与中山市人民政府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协议项下的合作项目列为重点项目,整合内外资源,共同为中山市引入有助于科技创新及发展的教学资源。同时,充分发挥澳科大的科研优势,推动科技成果在中山市转化,建构国际创智与知识产品交流平台。此外,双方还将发挥中山市在区位、产业及政策等资源优势,与澳科大的人才、资源、技术优势,在原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澳科大与中山市的全面合作,推动建设职业及产业研究院,带动科技创新引领、资源集聚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澳科大现为澳门学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图为校园一角。记者 黄艺杰  摄

 “我们早已不用为招生发愁了,教师队伍中甚至还有诺贝尔奖得主。” 苏香玫微笑道。今年930日,任教于澳科大的埃尔文·内尔教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曾获诺贝尔奖的他也是港澳特区首位获此荣誉的外籍专家。

2024年9月30日,澳门科技大学的埃尔文·内尔教授(右四)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受访者供图。

苏香玫认为,澳科大的成功,应证了“一国两制”的优势,离不开祖国的繁荣富强。 “澳门在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国家的关爱。”也正得益于此,回归后,澳门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昔日“人才洼地”的澳门如今拥有十所高校,它们各具特色,协同发展,学科多元,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皆成绩喜人。

 “伟大祖国永远是澳门的坚强后盾。”1220日上午,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岑浩辉说道。

“我很荣幸和祖国人民一起见证了第六届澳门特区政府就职典礼。”当日,苏香玫亦受邀参与了上海东方卫视《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特别节目》直播,分享她所感知的澳门巨变。

苏香玫参与《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特别节目》直播。受访者供图

她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亦是澳科大迈向建校25周年的扬帆启航。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深化与世界的交流与对话,推动科研创新与资源共享,拥抱大湾区的建设。 ”苏香玫对澳门的未来充满信心。

♦♦♦

May Su: MUST Embraces the World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T) is a relatively new institution established after Macao's return to China. It's also the largest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 the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on Region. On December 20, 1999, May Su, a Zhongshan native, represented Macao in hosting the celebration of its return to China. After transitioning from a career in media to education sector, she joined the university's board of trustees, playing a key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MUST and facilitating its global engagement.

【出品】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总策划】伍学标  李庆辉
【监制】程明盛
【策划/统筹】谢琼 廖薇 杨骐玮
【采写】廖薇
【编导】廖薇 杨骐玮
【摄像】刘万杰 孙俊军 黄艺杰
【后期】刘万杰
【设计】陈思理 蔡文强
【翻译】周欢(实习生) 廖薇 饶梅芳
【配音】孙俊军
【鸣谢】澳门科技大学 澳门中山石岐联谊会 中山市石岐街道侨联 澳门中山同乡联谊会


编辑  甘颖  二审  杨骐玮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