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山拿出了“施工图”。
10月21日上午,中山召开全市干部大会,传达学习贯彻省委书记黄坤明调研中山指示要求。会前,中山已经组织制定了“1+5”政策,包括《关于争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的行动方案》等5个文件,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出具了详细的“指南书”。

《实施意见》结合中山当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从建设省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百千万工程”、打赢打好“工改”攻坚战、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制造业当家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7项具体改革举措。
10月9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到中山调研时强调,中山要强化抓机遇谋改革促发展的意识,争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用苦干实干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奋力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切实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我们要把鼓励、鞭策转化为强大力量,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想敢试敢于担当,争当改革的闯将干将,敢于啃硬骨头,日夜兼程奋斗,推动中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为全省大局作出中山更加积极的贡献。”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主持会议并讲话。
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已经打开,中山站在了发展的更高起点。面向未来,坚定以改革破困局、应变局、开新局,中山再出发。
(一)
过去几年的探索实践证明,中山可以依靠改革打破发展困局。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中山一度面临产业转型乏力、优质企业流失、环境污染加剧等多重挑战,这背后的核心问题是发展空间瓶颈。
经历早些年高强度的开发,中山迎来了土地资源匮乏的“后遗症”。启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下称“工改”)之前,中山全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近40%,单层锌铁棚厂房占地11.2万亩,已出让工业用地中,单宗地块面积小于10亩的占比近70%。
大量低效厂房挤占发展空间,手无寸土的土地困境,已经危及中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困局,中山果断发起了一场空间革命。
2022年初,中山全市吹响“工改”攻坚战号角,以全方位、系统化的集成式改革,对低效工业用地进行改造升级。推进“工改”期间,中山清理了113项不合时宜的市镇两级政策,并出台86项新政策,以改革释放红利。为了解决每个村镇、每家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山又摸索出“单一主体归宗+连片奖励”等10种全新改造模式,为各类改造主体提供路径依据。

历经近三年攻坚,困局迎来新变:
中山累计腾出超4.3万亩新空间,新招引近千家优质企业,本土企业得以增资扩产738家;村集体收入大幅增长,最高达30倍;推动超600个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工改”项目、涉及拆除整理用地面积超1.5万亩;累计整治拆除违法建设和危旧厂房物业254万平方米;2023年低效工业园火灾事故数相比2021年下降近30%……“工改”打造的崭新高质量产业空间,再次激活了中山工业发展的动能。
“工改”,不仅解开了中山自身发展的谜题,也为众多珠三角城市面对的共性问题解了惑。
10月9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实地考察小榄镇华中路“工改”项目时指出,中山“工改”是名副其实的发展工程、民生工程,为全省特别是珠三角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探了路破了题。
(二)
面对当前复杂的发展形势,中山仍然需要依靠改革应对变局。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间,中山遇到过数不清的新难题、新变化。面对变化,中山始终以变求变,拿出直面困难的勇气、坚定改革的决心、解决问题的智慧,将众多发展的“拦路虎”变成了改革的“垫脚石”。
当下,放眼全世界,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来自外界的风险挑战持续增加;环顾大湾区,珠江口东西两岸加速融合,城市竞合加快演进。中山发展面临的“变”的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如何创新金融手段去支持‘工改’?”大会以“工改”为例,指出了中山各项改革面临的新变化。随着国家、省在低效用地再开发方面的政策调整,“挂账收储”的征地开发模式遇到了新的瓶颈,“先征收、再出让”的政策要求,让地方政府面对着“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改革面临的新瓶颈,依然要靠改革,去突围。”郭文海在会上指出,近期,财政部发布了新政,提出“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住建部提出“研究设立收购存量土地专项借款,作为专项债券的补充”。
“研究新政策,解决新的问题,也是改革。”郭文海要求,中山各职能部门要深入研究新政策,针对新变化,拿出新对策,创新金融手段,积极争取更多资金,为“工改”注入新的“活水”,继续推动连片改造、重点改造实现新突破。

根据《实施意见》,中山将完善跨镇街产业园市级统筹机制,加大跨镇街产业园产业规划市级统筹力度,探索建立跨镇街利益分成机制,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跨镇街合作、公共配套跨镇街布局,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深化“工改”改革攻坚,大力建设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加快推动“工改”从单一类型、单宗用地改造向片区综合改造转变。
今天,中山改革正迎来更多这样的新变化。但形势格局在变,改革担当不变。
大会强调:“要坚持改革突围闯路,只要有利于高质量发展,就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气魄,向最深处挺进,向最难处攻坚,向阻挠改革的利益格局亮剑、冲锋。”
(三)
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中山必须更加坚定以改革开新局。
省委书记黄坤明在调研中山时强调,中山要“争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赋予了中山重要使命责任,充分说明了省委对中山近几年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高度肯定,体现了省委对中山改革发展的深切勉励和殷切期望。
中山依靠改革走到今天,更要依靠改革赢得未来。如何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大会指出:
——必须弘扬改革精神。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强化抓机遇谋改革促发展的意识,大胆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势,勇当改革闯将、干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续写中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
——必须勇于担当作为。
坚持改革突围闯路,只要有利于高质量发展,就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向最深处挺进,向最难处攻坚,向阻挠改革的利益格局亮剑、冲锋。
——必须坚持苦干实干。
推动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节点化,以“滴水穿石”的韧劲、“踏石留印”的干劲,实打实、硬碰硬地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干出实效。
——必须营造改革氛围。
大力营造支持改革、宽容失败的改革环境,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点燃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热情,让各行各业投身改革成为风尚、掀起热潮。
“要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方面走在前、做示范,是对我们中山全市上下的信任、鼓励、鞭策、厚望,更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政治责任。”郭文海强调,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黄坤明调研中山指示要求和省委工作部署,争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加快中山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中山要围绕几个重点发力。

中山要抓住深中通道重大机遇,全力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走好强镇兴村之路,奋力推动城乡均衡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加快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重塑生产、生活、生态新空间;高质量推进水污染治理和水塘河道清淤,全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美环境;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持续巩固政企同心拼经济良好局面,坚决完成全面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打赢打好转作风攻坚战,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社会氛围。
这次干部大会,是一场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指示要求的学习大会,更是一场启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鼓劲大会,传递新一轮深化改革的信号,再一次提振了干部队伍的精气神。
历史的接力棒,再一次传到中山。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中山改革再出发。
编辑 黄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