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经济”开启,第一波“跨桥”投资到账,为何首选中山火炬?
栏目:推荐 来源:央广网 发布:2024-07-19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7月16日,中山火炬高新区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第28批项目暨金屿智造产业园项目破土动工。仪式上,投资方向火炬高新区管理委员会赠送锦旗,写的是“政企同心,工改助企拓空间;深中同城,双向奔赴谋发展”,透露出一个信息:“金屿”是走“黄金大道”深中通道来中山火炬高新区安家落户的。

动工仪式上,投资方金屿置业(中山)有限公司总裁单清兴奋地说,面向大海,大桥在望,深中通道通车,深圳到中山的车程缩短至20分钟,珠江两岸产业互联互通,各类要素高效配置,火炬高新区有投资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的平台空间,有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配套能力,是珠江口东岸企业向西岸拓展的首选地,“让我们动念即可到达”。

火炬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钟剑在致辞中表示,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金屿智造产业园项目跨“桥”而来,必将引来更多“金凤凰”,与火炬高新区一道,政企同心,双向奔赴,共赴“大桥时代”机遇,共享“大桥经济”红利。

金屿智造产业园工改项目与深中通道桥头马鞍岛毗邻,距翠亨东高速公路入口仅2.6KM,区位优势明显。该项目土地面积62亩,改造前建有1万多平方米的简易锌铁棚厂房,不仅产出效益极低,而且对周边生态环境和水体保护造成不利影响。项目投资1.5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64000平方米现代化标准厂房。预计2025年8月建成投产,将围绕雾化产业链上下游配件研发设计和生产,可年产2亿套注塑配件及UV打印配件,投产后年产值达2亿元,年税收2000万元。

 

该项目落户火炬,始于两年前投资方对深中通道的关注。当时深中通道正加速建设,中山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预期和热度越来越高,用人成本和产业平台空间无疑是企业思考的重要因素,这促使企业高层把目光转向了西岸,经过珠海、中山广泛考察,最终把目光锁定在火炬高新区临海这片待改造的工业用地上。

在项目引进和动工前后,火炬高新区“工改”办等职能部门和火炬集团等区属公司在土地转让、清租、改造方案设计、事项审批、享受工改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了保姆式服务,按照“一项目一方案”原则,责任到人跟踪落实,确保企业的合理诉求都能及时回复和办理。火炬高新区“工改”办负责人表示,在深中通道通车之际,以规划为引领,建设一批高标准工业厂房和产业园区,完善包括地下车库在内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引领由单体项目组成的工业集聚区向系统配套完善的产业园发展,打造一批高品质产业园区,有助于火炬高新区在深中一体化建设中抢得先机。

据了解,为推动“工改”项目快落地、早动工、早投产,火炬高新区在全市先行先试,创新推出“片区—单元—街坊”规划三级管控机制、“管委会+国企”联合操盘模式、“工改”项目并联审批机制和建筑设计方案评审机制、内部腾挪不停车改造保障机制、招商前置与厂房订制模式、“一项目一方案”管理服务机制、金融配套服务机制等,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成长好。

项目方总经理苏军长驻火炬高新区跟进项目筹建,对火炬高新区的投资环境感触颇深。他说,把产业从深圳转移到火炬,其实最打动他的,还是人的因素。他说,项目前期工作不需要自己去办理,从规划到设计到报建的各种手续,原租户的清租,项目周边的接驳路,还有很多自己想不到的事情,都有部门主动来安排,或代办,他收到的都是办理的结果。

深中通道通车,“超级顶流”如约而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滚滚而来。连日来,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百企考察团到访中山,深圳市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深圳市青年商会投资考察团中山对接会相继在中山举办,数十家企业明确了投资中山的意向。投资2.2亿元、位于中山火炬高新区的深中科创产业园项目赶在深中通道通车的第二天封顶,目前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大湾区及周边城市企业家来探园,7月12日,5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深圳签约入驻该产业园区,再吸引总投资合计6亿元,认购厂房面积超2万平方米。“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正呼之欲出,清晰可见。

深中通道这座“有形之桥”给火炬高新区带来了“泼天流量”和无限可能,“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实干”是火炬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无形之桥”。火炬高新区以“大桥时代”为支点,以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省级营商环境改革试点为契机,对标深圳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类深圳化”营商环境建设,努力建设大湾区项目落地最快城市之一、服务最优城市之一,打造珠江西岸投资兴业新高地。在这片投资热土上,每天都书写着“大鹏一日同风起”的传奇故事。


编辑  黄凡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