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月腾出超2.6万亩空间是什么概念?是每天将近40亩、每个小时大约1.6亩。只是午饭与晚饭间的这段时间,中山便可腾出一个标准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工业用地。
最近,在中山小榄镇永宁社区一处100余亩的工业地块上,坚朗五金中山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园举办奠基仪式,其成为小榄镇今年以来的第二个投资超10亿元的制造业项目。本已遍布锌铁棚的永宁社区,上哪拿出的这100余亩连片土地?这便是通过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以下简称“工改”)所腾出的。
中山在开展“工改”的近两年时间里,拆除整理了超2.6万亩低效工业用地。在这些用地上,一片新式厂房拔地而起,一批新兴产业落地生根。轰轰烈烈的“空间革命”,让过去陷入僵局的中山开启新局,以存量空间谋高质量发展,“制造名城”又一次挺起了“制造脊梁”。
|服务228家本土企业增资扩产
1至5楼是生产车间、6至7层是家居展厅、8楼与天台可用于商务接待,天台还设置了泳池、餐厅和用于展示全套家具的别墅样板间——一个功能齐全的产业园,在一片垂直空间中展开。
这是位于中山市横栏镇的大湾区梵度产业园,两年前还是一片不起眼的、用于生产五金的简易锌铁棚,在参与中山“工改”后,蝶变为如同高端酒店的奢华园区,即将形成一个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智能家居产业集群,五金生产只占用其中的几层楼。
梵度产业园仅仅是一个缩影。在“工改”的浪潮下,中山不仅腾挪出了上万亩产业空间,还推动“工改”项目容积率从改造前的0.65提高到3.0以上。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利好,让一批本土传统制造企业选择借此机会升级装备、扩大产能,进一步迈向数字化智能化。
一方面,优质头部企业延展了“领跑空间”。
今年4月,华帝股份、明阳电气两家中山本土产业龙头企业的增资扩产项目先后在小榄镇、翠亨新区动工,所用地块均是通过“工改”而来。
其中,华帝股份的华帝厨电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园项目,是小榄镇近十年来引进的首宗超10亿元投资的制造业项目,园区建设将对标世界级的灯塔工厂,可实现产线/装备数字化率达到100%。
明阳电气的增资扩产项目则是中山市政府与明阳集团签约150亿元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后的重要成果,明阳电气将形成中高压智能电气产业链,引入清洁能源上下游产业,在翠亨新区谋划推进千亩清洁能源与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打造智能电气装备和氢能两大产业集群,建设华南地区最大、中国三大高端电气装备产业园之一。
另一方面,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了“成长赛道”。
今年6月,中山市创宇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在神湾镇的诚艺·外沙科创城买下了一套厂房,结束了公司16年来的租厂旅程。该公司执行董事杨志亮介绍,该公司在全部搬至新厂房后,将会在过去纯加工的基础上增设研发环节,并投入200万元布局自动化生产车间。
在“工改”腾挪园、中山十大主题产业园等一批全新工业园区中,不乏见到中小企业火热施工的增资扩产项目。火炬开发区联速·两岸科创园园区开发方、中山市澄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云表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拿地、卖地都十分困难,“而‘工改’给他们一个置业置厂房的最好机会。”罗云说,由于联速园区设计了多种层高与面积组合的厂房、分层出让,匹配各类企业的需求,因此当项目开售时,有刚需的企业家都非常踊跃。
截至2023年9月,中山已通过“工改”新招引企业166家、服务本土企业增资扩产228家,预计推动新增投资近850亿元。
|效益飙升掀起“空间革命”热潮
近日,在火炬开发区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第二十二批项目拆除动工仪式上,中山匠家智谷产业园“工改”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建成后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容积率为3.5,产业用房面积提升9倍,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4亿元,是改造前的44倍。
“44倍”这样的大幅变化,在今天的“工改”项目中已不算罕见,效益翻倍的最高纪录甚至还在不断刷新。如近期公示方案的中山市卓凌贸易有限公司自主改造项目,地块改造后年产值预计为原先的250余倍;位于南区街道的慧昌工业园的地块年产值增长更是去到了近300倍。
产值数据的飙升,直接受益于土地空间的“折叠”利用。在“工改”的驱动下,寸土寸金的中山正以“亩均论英雄”的要求,再次激活存量空间。
今年5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强调,要深入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亩均论英雄”配套改革,加强工业用地全周期管理,有序推进珠三角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推动向存量要增量、向集约要空间。9月,中山入选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
过去的低效用地,今天也能带来成倍的收益提升,这使得中山的企业、村居参与“工改”的热情空前高涨,“空间革命”的热潮在中山加速涌动。
“根据新政策,我们园区可以参与‘工改’吗?”3月8日晚上,三角镇对外公布了“工改”服务热线号码。第二天,科立泰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凤就打进了热线开通后的首通电话。
原来,中山于今年3月发布了“工改”新政,规定了被认定为低效工业用地的地块,均可参照“三旧”用地编制相应的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方案。消息一出,王凤等一批企业家便立刻向各镇街工改专班咨询如何参与“工改”。据统计,该新政将推动至少2000亩低效工业用地参与“工改”。
作为低效工业园的主要载体之一,村居参与改造的积极性也被极大激发。“我们村的村民非常团结,对于参加‘工改’几乎是全票通过。”三乡镇白石村党委书记汤桂洲激动地说。近年来,村内工业物业的租金收益大打折扣,恰逢“工改”推出系列政策红利,白石村能够以较低成本升级厂房、招引新产业新项目,村民们便在村民大会上一举投票通过了大坑塘和麻子两个片区的“工改”项目。
据统计,2022年以来,中山累计拆除整理的村集体低效用地约1.1万亩,已报建4156.98亩,占37.82%。截至今年9月底,中山批复的“工改”项目改造方案达138个,其中村集体“工改”项目为57个。
编辑 黄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