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工改”深调研:沉到一线去,找出好办法
栏目:推荐 来源:南方+ 发布:2023-10-23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市委召开这次座谈会,既是深调研,也是现场办公。”

“要及时回应、研究解决基层、企业、群众的诉求。”

“政策只有贴近实际、符合市场的要求,才是好政策。”

……

10月19日,中山召开第八次“工改”深调研座谈会,市委书记郭文海出席会议并讲话,第二批主题教育省委第十巡回督导组组长黄育振到会指导。

10月19日,中山召开第八次“工改”深调研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郭文海与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听取来自基层干部、村集体、企业代表等所提的“工改”工作意见建议,并现场办公提出解决方案。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背景下,中山结合主题教育,深入研究低效工业园改造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为接下来如何推动“工改”继续破冰、力撑制造业当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开路。

工作是干出来的。经过近两年的奋力攻坚,中山“工改”成效明显,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近2.6万亩,新招引企业166家、服务本土企业增资扩产228家,预计推动新增投资近850亿元。

步入深水区,“工改”如何劈荆斩刺、破浪前行?今年6月,中山开展新一轮“工改”调研,调研组足迹遍布厂企车间、街头巷尾,范围覆盖市、镇、村三级。这一次,中山再次向外界释放了推进改革“稳”“准”“狠”的信号,以“迈开步、俯下身、弯下腰”的方式,察实情、谋实策、破难题——

沉到一线去,找出好办法。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

现场办公快马加鞭:“今天就可以出证”

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紧跟一步行,把一个个“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就一定能积小胜为大胜,用实际行动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建议把‘村企合作’项目中村集体自持部分一并计入到可售面积成本。”会上,小榄镇绩东二社区代表提出一个建议。

“这方面的政策研究一下。”郭文海交办“工改”指挥部。

“目前改造资金压力比较大,希望政府可以在周转资金上提供支持。”古镇镇冈南村代表说。

“我们和银行沟通,加大这一块的支持力度。”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工改”指挥部副总指挥陈晖东记下了这一诉求。

“我们二期项目已经提交了规划报建材料,希望可以加快办理,争取早日动工。”座谈会上,古镇镇的一家企业提到。

“今天就可以出证!”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戈答。

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座谈会中,十余位基层代表谈了亲身碰见的“工改”难题,郭文海和相关党政班子、部门负责人及时就其中的个别细节与代表、政府职能部门展开交流,提出解决方案和方向,多个政策出台、项目落地议题在会议室内被推动。

类似这样的现场办公,在“工改”推进以来并不少见。8月23日召开的2023年上半年全市“工改”工作总结会,也是一场现场办公会。“我们既是总结会,也是推进会,‘推进’就要谈问题。”当天,郭文海临时要求把会场布置成圆桌形式,方便沟通交流。

现场办公快马加鞭,足以可见中山推进“工改”的紧迫感。目前,中山正以日均约40亩的速度开展低效工业用地的拆除整备工作,项目审批流程从12项压缩至6项,效率提升7.5倍。包括现场办公在内,中山想方设法为土地整备、项目落地提速,争取在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之前,打开产业空间新局面。

在座谈会上,郭文海与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听取来自基层干部、村集体、企业代表等所提的“工改”工作意见建议,并现场办公提出解决方案。

勇蹚深水、直面问题:“拿出更多接地气、利发展的政策”

做好调查研究,考验的是工作作风,厚植的是人民情怀。

“今天的座谈会,一方面体现出了大家对‘工改’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另一方面也讲出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改’指挥部要去研究,不断完善政策。”郭文海在会上坦言。

座谈会上,一些代表针对“工改”政策的适用性提出了意见建议。由于“工改”进入深水区,改造面临的问题变得更加个性化,各村、各企业的情况均不相同,同一项政策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主体的需求。这就意味着,中山如果想继续扩大“工改”的“朋友圈”,就必须客观面对“工改”一线的最新境况,对政策持续推陈出新。

“‘规上’企业也是从小微企业做起来的,所以我们希望可以适当放宽园区的招商限制。”小榄镇永宁社区的代表说。

社区代表正在发言。 南方+ 叶志文 拍摄社区代表正在发言。 

“你说得有道理。”郭文海表示赞同:“现在国内外的市场环境,已经和我们刚‘工改’时不同了,现在小微企业有这类需求,我们就应当支持,我们的招商门槛需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政策要求是在2009年以前建设的项目,我们希望这个时间可以放宽到2013年以后。”因为村内某地块没达到“工改”门槛,古镇镇冈南村代表有些着急。

“要用‘工改’政策把这些项目都纳进来。项目是不是低效,这是由市场来决定的。”郭文海交办相关部门跟进研究。

开展“工改”深调研的初衷,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全部八场的深调研座谈会上,参会方均是来自基层“工改”干部、村集体、企业三方的代表,囊括了“工改”涉及的最主要利益相关方。值得一提的是,座谈会不仅邀请了正在改造、有意愿改造的改造主体提供意见建议,也邀请了具备条件但暂无改造意愿的村或企业畅谈真实想法。

企业代表正在发言。

截至第八场座谈会召开前,中山已发放调研问卷1776份、收回问卷1693份;分区分片召开深调研座谈会7场,涉及镇街20个,工改专班干部53名、村集体和社区代表38名、企业家代表197 名,收集问题已达170余个。

这些问题诉求被分为五个大类:加大政策红利释放力度、提速提质审批流程、解决资金难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招商工作。目前,中山市工改办已根据调研结果形成了初版调研报告,并将根据报告内容展开细致研究。

“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突破,而不是抱着现有的政策停滞不前。”郭文海字字铿锵:“只要有利于高质量发展就大胆试、大胆闯,拿出更多接地气、利发展的政策,蹚出一条有中山特色的‘工改’路子。”

图源中山发布。

众志成城,“走在前列”!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解决方案。

“大家现在都是在谈‘怎么改’的问题,那么对‘要不要改’的意见已经统一了吗?”座谈会上,郭文海就是否赞同开展“工改”问向代表们。

“赞同!”参会代表齐声响应。

“我建议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社区集体,通过以租金入股、以物业作价入股、以管理服务入股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入驻中山。”小榄镇一家参与“工改”的村办公司的负责人建议。

图源中山发布。

“这是个好办法。”郭文海表示。

座谈会的氛围之所以热烈,不仅在于各方对待“工改”态度的一致性、直面问题的坦诚,也在于思想碰撞带来解决问题的期待。

通过系列面对面的调查研究,中山形成了一个民间“工改”智囊团——企业家、村民、“工改”干部的高质量建言,直接或间接帮助“工改”的政策突破、模式创新。

图源中山发布。

正如会议现场的交流,如今参改各方对“工改”的讨论已经从“要不要改”进入到了“怎么改”的新阶段。从时间维度上看,本轮“工改”深调研的开展,也有着不同于往昔调研时的背景:

一方面,这是正值“工改”攻坚触及中山历史性、结构性问题关键症结的一场大调研。截至目前,中山已经通过“工改”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达2.6万亩,土地权属较为清晰、改造意愿较为强烈的一批产权人已经加入“工改”,剩余的则是牵涉历史相对久远、利益结构相对稳定的案例。例如,古镇镇某村集体在座谈会上提出,村内一处工业地块在近几十年来已经形成成熟的商业生态,租金收益可达100元/平方米,是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若地块参与“工改”则会为村经济带来风险。面对个性化、结构化的情形,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案例的特殊性,中山方能对症下药,破解长久以来的土地之困。

另一方面,这是正值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全省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的一场大调研。《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走在前列”、如何为广东的“凤凰涅槃”提供“中山样板”,中山需要通过深入调研,为“工改”改革突围提供更接地气、更具创新性的路径。

郭文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8年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这是中山坚定不移推动“工改”的根本遵循和强大力量源泉。

在全市上下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的背景下,市委召开这次座谈会,既是深调研,也是现场办公,就是要矢志不渝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找准中山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推动“工改”再突破、再出发。

会上,郭文海强调了下一步工作的三个方向:

一是坚定信心,更加坚定不移打赢打好“工改”攻坚战,为全市坚持制造业当家、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既算“经济账”,又算“生态账”和人民群众“健康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断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落后产能,把“工改”作为治根治本之策,真正实现源头治水。

三是及时回应、研究解决基层、企业、群众的诉求,秉承改革创新思维,只要有利于高质量发展就大胆试、大胆闯,拿出更多接地气、利发展的政策,蹚出一条有中山特色的“工改”路子。

“全市上下同心同向、目标一致、同频共振,一定能走出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正如郭文海所说,改革的险滩难涉,唯勇者进;发展的考题难破,贵在实干。


编辑 黄凡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直属中小学2025年招生通告发布
原创 13051人浏览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