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海伏季休渔期将于8月16日12时正式结束。自5月1日12时以来的三个半月里,中山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下称“支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护渔答卷”——支队累计组织海域执法巡查671次,在休渔海域查获涉渔“三无”船舶13艘,收缴违规渔具4600余件,办理行政处罚案件7宗,罚款9.17万元,实现全市287艘应休渔船100%安全度过休渔期。
智慧监管
构建“海陆空”监管体系
8月14日上午,在横门东水道执法码头,执法人员通过电子大屏实时查看北斗定位系统传回的船舶动态。“通过投入129万元升级‘北斗+雷达+无人机’三位一体监管网络,实现了对全市在册渔船和乡镇纳管涉渔船舶的全天候智能监控。”支队渔船渔港监督科负责人介绍道。
据悉,今年休渔期间,支队构建了“海陆空”立体防控体系。海上依托4座雷达站和5个卡口红外视频形成电子围栏;陆上整合沿江200余处监控构建可视化“一张网”;空中运用配备热成像的无人机突破夜间执法瓶颈。特别是通过“北斗终端防拆卸”技术应用,使得乡镇船舶在线率始终保持100%,成功预警违规出海行为23次。
“以往夜间执法常面临取证难,现在有了夜视无人机,违法人员的面部特征、作业过程都能清晰记录。”支队渔业执法科负责人说道。8月14日凌晨,针对淇澳岛东面浅滩非法捕捞行为,支队采取“近海雷达系统巡查科技手段监测”模式迅速发现可疑目标,9名执法人员随即奔赴珠海淇澳岛东面浅滩展开执法行动,成功查获3艘使用“放蛇笼”的涉渔“三无”船舶,抓获4名涉案人员。

在涉渔“三无”船舶处置方面,支队则通过电子公告缩短公示期、专业评估残值、京东平台公开拍卖拆解权等举措,将处置周期压缩60%,残值回收率提升至85%。目前,该模式已作为典型经验获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推广。
协同共治
休渔期渔船安全生产“零事故”
同天,支队执法一科(横门大队)执法人员还对渔船进行开渔前安全检查。在整个休渔期间,支队还通过船东日常自查、镇街月度巡查、市级专项检查等活动,累计发现并整改灭火器失效、救生筏过期等隐患58处;同时投入45万元为渔民更新AIS避碰设备,发送台风预警信息82万条次,实现休渔期渔船安全生产“零事故”。

今年6月,支队还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打击违法捕捞“清源行动”,连续端掉2个制售电鱼机窝点,查扣电鱼机1600余台。针对电鱼机产销链条隐蔽的特点,支队构建起“线上+线下”双线治理模式,线上推动电商平台下架违规商品,线下组织社区网格员开展专项排查。同时,支队与公安机关建立大数据研判机制,通过分析快递物流信息等精准锁定窝点,今年已连续捣毁3个非法制售电鱼机的窝点,共查扣电鱼机2300余台。
此外,支队还积极发动群众提供违法线索,设立并广泛宣传24小时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渔业违法违规线索,并主动加强与举报人的沟通,深入经营举报线索,对违法行为予以精准打击。5月1日至8月12日,支队通过群众举报线索查扣涉渔“三无”船舶7艘。
“开渔不等于‘开禁’!”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党组书记、支队长张喜光表示,接下来支队将继续保持高压执法态势,提升执法监管能力,通过“港内查、水上巡、岸边清”全方位强化执法监管,全面重点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违法违规捕捞行为,切实维护海上渔业生产秩序,保障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朱晖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