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观察|中山“引才专列”满载而归!名校毕业生为何纷纷选择中山?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江慎诺 发布:2023-09-18

“中山地处粤港湾大湾区,且制造业发达,与我的专业十分对口,所以就很想看看这边有没有发展机会。”在华中科技大学招聘现场,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刘弘明与其他4位研究生了解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发展情况后,拜托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将他们的简历推荐给合适的中山企业。无疑,这是人才对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投出的“信任票”。

中山企业在深圳针对”清北哈”人才举办的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通讯员供图

在省委、省政府的“制造业当家”战略部署下,今年1月,中山提出以全产业链、产业生态思维,规划布局、培育壮大一批重点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光电光学、灯饰照明、中山美居、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时尚产业等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夯实制造业家底,领航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得益于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的领航奔跑,今年上半年,中山GDP增速上升至5.5%,跑赢全省5.0%的增速,居珠三角第二。其中,工业投资增长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上半年同比增长50.8%。

投资增长,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连日来,中山开往武汉、深圳的“引才专列”都满载而归,5场招聘会共收到简历超1500份。其中,本科生超500人次份、硕士生近1000人份次、博士生超60人次份。在武汉举办的招聘会上,12家重点企业平均每小时搜罗超100名人才。在深圳针对“清北哈”人才举办的招聘会上,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更是从一众深圳企业和中字头企业中“抢”到人才,现场敲定3名博士生。

除了引得进人才,多年来,中山凭借着蓬勃发展的产业、多元化的人才政策、宜人的城市环境和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更是将人才用得好、留得住。

引得进:

企业HR个个手握厚厚一沓简历

在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4所高校的招聘会现场,中山企业往往到得最早、收摊最晚,且从头到尾都几乎不曾停歇,各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将水喝了一口又一口、一瓶又一瓶。12家企业的招聘人员虽觉得被“车轮战”十分辛苦,但看到每场结束时手中紧握的一沓厚厚简历,脸上都不由自主的浮现笑容。

招聘会现场。记者 江慎诺 摄

“这是近几年来武汉招聘效果最好的一次。”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张建军表示,光是在武汉理工大学的招聘会中,他们就收到了近40份简历,且几乎都是硕士生。

多场招聘会上,明阳的摊位前都挤满了前来主动咨询和投递简历的学生,即便是在华中科技大学亦是如此。“除了上厕所,我就没停过,还一直尽力加速面试过程,尽力了解更多学生。”张建军表示。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硕士应届毕业生樊婷婷来到招聘现场直奔明阳,排了很久队才与张建军交谈上。“我有不少师兄师姐都在明阳工作,听他们说无论是工作氛围、发展前景,还是薪资待遇都很不错。我也知道明阳位列中国民营企业第190名,所以我对明阳很满意,希望有机会能去明阳工作。”樊婷婷说。

“比我们预期效果好太多太多了。”皇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行政部绩效&培训专员柯娅透露,在武汉的4场招聘会中,他们光是纸质简历就收到了超70份,网投的电子版简历更多。

学生正在查看中山企业宣传折页。记者 江慎诺 摄

中山企业在今年招聘中旗开得胜的原因,除了出发得早,更重要的原因是实现了招聘高校专业与企业需求的契合。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开发科二级主任科员梁智宇介绍,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赴武汉开展的“高校人才追梦季”引才活动,是“引才管家”服务模式首次应用于线下校招。“想去哪里、哪个高校,都由企业说了算。”梁智宇介绍,“引才管家”是由企业“点单”,政府与智通人才连锁集团提供全流程的招聘服务,让企业零成本享受高端猎头服务。

早在今年年初,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先后面向4800家重点企业进行了用工需求调查,对300多家领军企业进行了回访,并联合市工信局对100余家领军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细致了解企业意向城市、招聘成功率等。

中山企业招聘忙。记者 江慎诺 摄

需求精准摸底、活动精心策划、宣传精细广泛、服务精致到位,结果精彩满满,是赴武汉、深圳等地开展招聘的企业对“引才管家”服务模式做出的一致评价。“为提高双向奔赴的概率,我们追求小而精,从企业、城市、到学校都是经过逐一精心挑选的,尽可能让每一趟开出的‘引才专列’都满载而归。”梁智宇透露,接下来,“引才专列”还将根据企业意愿开进南昌、广州、长沙等地。

用得好:

打通上升渠道,人才培育体系完整且清晰

人才引用不是“一锤子买卖”。对人才而言,他们最担心“英雄无用武之地”,最在意的是成长舞台、登高阶梯、施展空间。

“毕业3年,我在好来化工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好来化工(中山)有限公司财务部助理会计杨嘉敏笑得很开心。2019年,湛江人杨嘉敏在华南理工大学的招聘会上向好来化工投递了一份简历,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从应收会计、费用审核、销售财务到销售分析,杨嘉敏的工作岗位不断变换、工作难度逐渐增加,掌握的技能也日渐丰富。“这都是公司给予我的发展平台。”杨嘉敏介绍,好来化工针对不同岗位都有不同的培养模式,同时还会利用“云学院”定期定制课程、开展系统培训,帮助大家不断提升专业度。

中山企业摊位前排满了应聘的学生。记者 江慎诺 摄

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调味品行业的主要品牌企业之一,也是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之一的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的其中一员。目前,美味鲜的年产值超50亿元,计划未来5到10年实现产值翻番。

在多年的人才招、用、留工作中,美味鲜总结出:除了持续推进企业产业发展,唯有用好用活人才,方可实现人才不断、事业永新。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组组长陈椅盈介绍,美味鲜几乎每年都会招聘近200名人才。

目前,美味鲜几乎所有部门的主管和经理都是通过校招引进的人才,“我们公司主管的平均年龄是28岁,经理的平均年龄是32岁。”陈椅盈说,为了用好人才,他们为人才提供了双渠道晋升、岗前培训、导师制、在职培训、委外培养、雏鹰计划等多种优质发展平台,拥有完整清晰的培养体系。

中山企业正在面试学生。记者 江慎诺 摄

“把准产业发展主方向开展针对性培训,才能用得好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动力。”柯娅说,皇冠新材料的产品全部都是自主研发。针对人才培养,皇冠新材料有“Y”型方案,即技术路线和管理路线,并且整个晋升渠道都是畅通的,“我们还有‘皇冠”学院,针对不同层级开展不同的线上线下培训活动,一次培训就要搞一年半、开展12期。”柯娅透露,每年企业花费在人才培育的经费超50万元。

像这样完整且清晰的培育体系,广泛存在于中山的各大企业。他们舍得下功夫、用资金培育属于自己企业的人才,并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应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不少企业直言,自己培养的人才黏度更高,更能用得好。

留得住:

中山成为人才“安居乐业”选择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用好人才,首先要了解人才看重什么。“安居乐业”是人才考虑的重要因素。这包括事业和生活两个方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和机会及适合创新创业的环境;具备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空间与品质。

“在中山生活工作都非常舒服!”杨嘉敏认为,中山整体生活节奏舒缓,房价和物价水平与薪酬水平较为匹配,十分宜居。与此同时,中山交通四通八达,等到明年深中通道通车后,将30分钟抵达深圳机场。新中山港码头建成后,45分钟直达香港国际机场、30分钟到澳门机场。更为重要的是,她认为中山地处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都市圈,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中山企业摊位前,学生排队投递简历。记者 江慎诺 摄

中山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大湾区西岸枢纽城市与创新高地、国家自主创新型制造业城市。当前,中山正举全市之力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在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规划等方面,与深圳等东岸城市融合互动发展,协同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在几大重大历史机遇的加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一盘棋”谋划中,低效工业园改造攻坚战正深入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为企业增资扩产、招商引资腾空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中山正出台相关政策,“一群一策”支持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不断壮大、高质量发展,挺起制造业脊梁。

人才聚集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相辅相成。据悉,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投入不少于50亿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对企业技改最高按照投入总额20%给予扶持,对数字化智能化项目贷款全额贴息、最高可达3000万元。

盘点近几年出台的揽才政策,中山除了在解决人才住房、干事创业补贴等“真金白银”上继续发力外,更注重在体制机制、服务保障、文化氛围等方面做文章,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开发科科长、四级调研员金晶在直播间为大家介绍中山人才政策。余涛 摄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开发科科长、四级调研员金晶介绍,目前,中山已由全市单一的人才认定标准变为区分行业领域的多元人才评价体系,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建立以创新价值、专业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 推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

其中,去年,中山出台《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推出人才医疗、人才子女入学、人才住房等专项措施,并创新提出在企业经营管理等7个领域评定特聘人才,选树一批青年后备人才,充分营造起浓厚的尊才爱才氛围。

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是大家公认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当前,中山正积极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大教育补给力度和提升医疗资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这一切的一切,都为人才扎根中山发展提供无限发展机遇,让中山成为人才干事创业、安居乐业的热土。


编辑  江慎诺 二审  黄凡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