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咀香园月饼登场的时候,我又惊喜又意外,心里满是温暖。”武汉城市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杜玉龙拿起咀香园月饼就开吃,笑得很是满足。
9月14日晚,“人才追梦 雏鹰归巢”武汉在读广东中山籍青年大学生交流分享会在武汉举行,吸引32名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中山籍青年大学生热情参与。大家共聚一堂话乡情、谈人生、谋未来,提前共度中秋佳节。整个晚上,现场欢笑不断、掌声阵阵。
现场为学生个性化“把脉开方”
一直以来,中山教育处于广东领先水平,每年都会为全国各地高校输送一大批成绩优异的青年学子。学业完成后,这些人才能否“回流”中山,成为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人才力量,是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等部门的关切之事和心头大事。

活动上,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开发科科长、四级调研员金晶详细为与会学子介绍和解读了当前中山的创新创业环境与人才政策。
金晶介绍,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大湾区西岸枢纽城市与创新高地、国家自主创新型制造业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都市圈。深中通道建成后,将30分钟抵达深圳机场,新中山港码头建成后,45分钟直达香港国际机场、30分钟到澳门机场。无论是天然的地理位置还是交通优势、产业发展,都将为中山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推进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各大城市越来越看重“人才红利”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不约而同地加大揽才力度,升级引才政策,“招才引智”大战可谓风起云涌。中山亦不例外。
“我们热情欢迎大家完成学业后回来建设家乡。”金晶介绍,去年,中山出台《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推出人才医疗、人才子女入学、人才住房等专项措施,并创新提出在企业经营管理等7个领域评定特聘人才,选树一批青年后备人才,充分营造起浓厚的尊才爱才氛围。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广东奥马冰箱有限公司等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重点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一一介绍了公司情况和招聘需求情况,并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与学生就职业选择、面试技巧、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研讨交流,现场为学生个性化“把脉开方”。
“如果大家有实习就业需要,尽管找我们,我们能帮尽帮。”此话一出,与会学生的眼神明显亮了起来。随着交流的逐渐深入,学生们原本拘束和紧张的样子渐渐被轻松愉悦的神情所代替,更加大方大胆、积极自主地展示自我、主动提问。针对学生们的疑虑,与会人员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也是倾囊相授,不仅从多角度、多层面为大家分析,提供意见建议,还鼓励大家踏实学习,多尝试、多涉猎,做“复合型人才”。
与会学子反响热烈,直言要返乡建设
当被问及是否有意向返乡就业时,现场超一半的学生举起了手。记者留意到,除了中山籍的青年学子,本次活动还有不少外省市的学子跟随同学慕名前来。他们纷纷表示十分羡慕中山有这样的活动,有趣又干货十足,又非常有人情味。
“通过活动,我了解到了如今中山的人才政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未来有无限可能。”武汉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四学生何静茹说,“经过这次活动,我更加坚定了理想,希望可以回到中山,为中山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我目前考虑继续升学,以后回中山发展。”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大四学生陆小帆说,中山非常宜居、生活质量高品质、产业发展也十分有潜力。通过这次活动,他感受到了中山人才政策越来越丰厚、多元化,不仅对人才的关心和重视,城市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像明阳这类企业,实力非常雄厚,不论是发展规模,还是行业选择,对人才来说都十分具有吸引力。”
“很有收获!活动很有意义,每个环节都印象深刻,收获了很多实用的知识,以后要更加努力的学习。”这是杜玉龙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他感觉自己来对了。他说,短短两个多小时,他不仅详细了解了中山的人才政策,还深入了解了中山的几家龙头企业,也见到了很多优秀的同学,期盼今后还有机会参加。毕业后,杜玉龙希望回到中山工作,“离家近,又能建设家乡,就很有归属感。”他说,参加本次活动,他感受到了主办方的用心和对人才的渴求,这更加坚定了他以后回中山发展的想法。

“一直以来我都是打算回珠三角发展的。”陈思凯是武汉中山青促会的相关负责人,也是一名中山籍的大四学生。通过几家企业的自我介绍,陈思凯发现中山有不少实力强劲的企业,让她对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了。“这次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大家都很直观的了解了中山企业,学到了一些实用技巧。”陈思凯还透露,听到有需要介绍工作,工作人员可以帮忙联系时感到很惊喜。“有机会会再来参加,也会推荐给其他中山同学,发动他们来参与这样的活动。”
编辑 江慎诺 二审 黄凡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