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兵老师”:从做好“老师”到做“好老师”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林燕英 发布:2025-09-15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今年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对退伍军人黎铭辉来说,格外开心而难忘。作为东区朗晴小学的老师,他再次收到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贺卡与真挚祝福,深切感受到身为人民教师的幸福与快乐。

黎铭辉收到学生们送给他的教师节礼物。受访者供图

今年27岁的黎铭辉,于2021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参军报国。次年3月,他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来到河南信阳,自此揭开了军旅生涯的序幕。

参军入伍
不想人生留遗憾

黎铭辉的爷爷是一名军人,在其影响下,他从小便埋下了军营梦的种子。历经层层选拔,24岁的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中部战区第83集团军的一名炮兵。

历经层层选拔,24岁的黎铭辉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中部战区第83集团军的一名炮兵。受访者供图

入伍最初3个月,他与年纪更轻的新兵一同受训。凭借体育专业练就的过硬身体素质和顽强意志,他在各项训练中均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与执行力。无论是内务整理、战术动作,还是枪械分解与战场救护,他都一丝不苟、高效完成,在各项目考核中屡屡名列前茅。

军营中的体能训练,不仅强健了他的体魄,更磨炼了他的耐心与意志。回首那段日子,黎铭辉提到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连续一小时做俯卧撑,第一次拉单杠直到手心破皮,第一次高强度长短跑交替和蛙跳,练到头晕眼花……”那些高强度训练的日子里,汗水浸透衣衫,早已成为常态。

最令他难忘的是那段4年一度、为期3个月的海训。每天清晨7点,黎铭辉便与战友们整装出发,徒步1小时前往位于青岛市滨海公园附近的海训场。抵达之后,他们立即投入全天候的游泳适应性训练。凭借出色的游泳技能,黎铭辉承担起了双重职责:一方面要在海上训练期间负责安全警戒,保障每一位战友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要参加高强度的武装泅渡。“顶烈日、吹海风、含沙饮浪”——他常用这样的话形容当时的训练场景。每天,队员们要完成近4小时的海中游泳训练,再加上约6小时的游泳技术教学与专项体能训练,整日下来连续“作战”超过10小时。

“不当兵,我可能会后悔一辈子。我不想人生留下这样的遗憾。”回首两年的军旅岁月,黎铭辉感慨万千,他说那是“辛苦却很快乐”的时光。

从做好“老师”
到做“好老师”

2024年9月,退役后的黎铭辉转身走上讲台,成为东区朗晴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负责二年级5个班的体育课,并担任二年级(12)班副班主任。初为人师,他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协助班主任处理班务,一度感到经验不足、困难重重。但每当迷茫时,他总会想起部队中克服无数困难的经历,于是重新振作,告诉自己必须迎难而上,上好每一节课,带好每一个学生,当好一名老师。

黎铭辉在上体育课。受访者供图

黎铭辉开始琢磨教学技巧,学习管理学生的方法,并用耐心和爱心与小朋友们沟通和交流。为了管理好班级,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常常利用课间去教室“巡堂”。每当看到学生乱丢垃圾或物品摆放凌乱,他就会耐心指导他们整理内务、摆好学习用品。“大本书放下面,小本子摆上面。”他把部队里整理物品的严格标准带到了教室,要求学生按照统一规范整理书桌和抽屉,让所有文具书籍井然有序。早操和大课间列队时,他强调队列整齐、纪律严明,不允许散漫吵闹;体育课上,他要求学生在15秒内将跳绳斜挎在身上,就像战士迅速持枪列队一样,然后整齐走向运动场。

尽管黎铭辉的严格给学生们留下了“有点凶”的第一印象,但孩子们却并未因此害怕与他相处。相反,每次见到他,大家总会老远就主动打招呼,师生之间渐渐建立起一种默契与信任。

他班上曾有一位脾气急躁的女孩,容易与同学发生摩擦,情绪起伏较大。黎铭辉不时找她谈心、给她鼓励。一开始,女孩向别人介绍:“这是我们体育老师,超级凶!”一个学期之后,她却对妈妈说:“其实黎老师不是凶,是严格。”这句话,让黎铭辉倍感欣慰,也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他暗暗鼓励自己,要更加努力,带好这群可爱的“萌娃”。

如今,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的黎铭辉,正以军人的坚毅和教师的温情,在校园中默默耕耘。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立德树人的教师,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责任与初心。他用军旅的迷彩底色,映衬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也用铿锵有力的军人作风,为教育注入刚健笃实的精神品质。黎铭辉正用实际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育人亦报国”的深厚内涵,继续书写一名退役军人平凡而闪光的教育人生。


编辑  张英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9860人浏览   202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