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政协委员履职)李卉茵:以AI与数字化技术驱动中山产业转型升级及全球化布局
栏目:推荐 来源: 记者 李江涛 吴剑文 发布:2025-04-18

今天的《政协委员履职》系列报道,来听听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的政协委员李卉茵、黎卫,在“以AI与数字化技术驱动中山产业转型升级及全球化布局”,以及“如何推动中山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等方面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李卉茵表示,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举足轻重的制造业基地,家电、灯具、五金、服装等传统产业集群的底蕴深厚,但在AI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企业转型意识与动力缺失、AI技术应用水平较低、AI人才与资金短板、海外市场数字化营销与合规能力薄弱等方面的挑战。

中山市政协委员李卉茵:“现在的AI工具门槛非常低,所以我们希望它能融合在中山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或者是普通人在职场的升职转型当中,怎么去普及AI,让更多企业、更多人可以用上AI,为自己打造更好的前景。”

李卉茵建议,可以针对不同特色产业制定差异化的转型升级策略,设立“AI+产业”专项基金,按企业技改投入给予奖励补贴,重点支持AI质检、数字营销等场景落地。在生产环节致力于打造“智能工厂”,挑选龙头工厂试点“AI全流程质检系统”。搭建“中山品牌出海数字化平台”,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深度融合,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

此外,她还着重提到,AI技术同样可以大力促进“银发经济”的发展。

中山市政协委员李卉茵:“中山是一个非常宜居的,而且‘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很好的城市,现在的AI工具是非常简便的,我们希望老年人通过AI,可以看自己的体检报告,然后用AI给出一些食疗的建议,结合中山大力推动‘银发经济’的产业,我认为AI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

市政协委员黎卫则关注到“如何推动中山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他认为,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通过深中通道通车、产业转型升级等机遇,经济活力显著增强。然而,随着人口结构年轻化、产业技术迭代加速,就业领域面临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的问题。2024年,中山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近5.5万人,青年稳定就业人数超12万,灵活就业群体参保人数达10.5万,但技能人才供需错位、重点群体就业服务覆盖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  

中山市政协委员黎卫:“现在的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不对等,有很多新毕业的人员,要找一些相对比较高端的工作,但是现在高端的工作比较难找,像AI、机器人这方面又缺少一些对等的、高级的人员来进行配套,就是有一个‘错位’。”

针对这种情况,黎卫建议,中山应加大力度聚焦新能源、智能家电、光电光学等产业,同步布局技术研发、大数据管理等高端岗位。同时,联合深圳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训,共建共享实习岗位数据库,鼓励中山企业承接深圳产业链外溢项目。建设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合港澳打造创新创业基地联盟,吸引港澳青年,为外企、侨企提供跨境用工便利。  

中山市政协委员黎卫:“深化产业和就业的协同,扩大高质量岗位的供给,强化重点群体的‘兜底’帮扶  ,针对高校毕业生实施‘一人一档’的动态管理,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制定方案,进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杨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