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孙文西路步行街微改造进行时:思豪大酒店重生记
栏目:推荐 来源: 记者 邝献武  张智凯 发布:2025-04-18

孙文西路步行街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微改造”,其中,重重围蔽之下的思豪大酒店正悄然经历一场蝶变。这栋拥有百年历史的传奇地标建筑见证了中山的风雨变迁,如今在改造工程的推动下有不少老物件被挖掘出来,揭晓了酒店前世今生。

思豪大酒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倡导金融革新之际,澳大利亚华侨郭泗泉回家乡筹办香山银行,岭南地区最早的现代银行建筑由此诞生。抗日战争时期,这座高五层的精美建筑遭受了日军的多次轰炸,只留下一片废墟。1948年4月4日,中山县商会会长陈德联在原址重建了思豪大酒店。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思豪大酒店的用途又几经变化。

中山本土摄影师曾旻雨:“20世纪50年代这里就作为石岐市公安局的办公场所,60年代就划拨给中山饮食服务公司来使用,之后这里就用作为国营的石岐旅店,当时来说都是不错的,我以前侨中有个同事,回来探望他爸爸的时候都住在石岐旅店,因为当时石岐街旅店都不是很多。”

20世纪80年代,随着富华酒店、国际酒店等一批现代化酒店落成开业,石岐旅店渐渐没落。

曾旻雨:“以往的港澳同胞,附近来探亲访友都很少住在这里,石岐旅店我印象在20世纪90年代我拍照的时候,旁边上山的这条路很多人在这里补鞋,2000年之后,石岐旅店就不再经营了,但是它的一楼还是作为一个商铺来经营。”

 

此次微改造发现的“石岐旅店”旧牌匾,正好印证了思豪大酒店的这段历史。除了“石岐旅店”牌匾外,工作人员在酒店一楼还发掘到大门的水刷石工艺石柱、铁艺窗花、前厅的古董百叶窗等老物件。

石岐街道香山古城保护活化中心主任田湘攸:“大门它两旁的两扇窗,它是非常有历史价值的,当时的工艺是领先很多地方了,它有装置可以自由升降,而且当时我们还发现了这个柱子上面是用水刷石,整个保留得还是比较完好。”

在酒店二楼和三楼是一间间被隔断的小单间,这段雕花木楼梯扶手也是田湘攸眼中的宝贝。

田湘攸:“我们在二楼发现了一副非常精美的木质扶梯扶手,你看看这种原来都是可以转动的零件,很灵活,我们咨询了木工、老工匠,这种破损可以进行简单的修复,可以达到恢复到原来建设的效果,包括地面的这种水磨石的做法,我们想整个改造的过程中延续这种做法。”

记者邝献武:“来到酒店四楼,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造型很别致的塔楼,这个塔楼也是20世纪40年代建成的,是作为一个顶楼的户外活动空间,这个设计在当时也是比较时髦的。”

田湘攸说,此次改造的核心理念是“修旧如旧”,尽可能保留建筑的历史痕迹,至于酒店的用途,他们现在仍在研究讨论之中,之前计划将它打造成为民国风主题民宿,但因为隔间的面积比较小,住宿条件难以满足要求,所以第二个活化方案是将它建设成为讲述香山老故事的剧场。

田湘攸:“因为整个建筑有个特点,层高特别高,比较适合打造历史的场景,让年轻人过来打卡、化妆,体验香山故事,包括南宋发生的什么故事,民国期间发生了什么故事,都可以在这个区间进行演绎,甚至里面还可以设置一个小剧场。”


编辑 刘莉云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杨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