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看“挺起‘产业脊梁’——中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系列报道。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0个省市发布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低空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中山的低空产业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涵盖上游材料、中游制造、下游服务的产业链。珠江口东岸的深圳作为全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也为中山的低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
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成立于2016年的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抢抓机遇迅速布局,专注低空新业态新场景,构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直升机低空运营网络、中国低空数字化运营系统和千架航空器运行平台,打造城市群“30分钟经济生活圈”,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低空出行平台。2024年,东部通航正式发布了线上小程序“空中的士”。
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总经理周蕙:“它是我们线上的载体,相当于滴滴打车一样的线上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小程序这个APP,点击到我们想要在上面可以预定我们的航线航班,比如从深圳的大中华飞到翠亨新区联检口岸,飞行时间是16分钟左右。”
目前,东部通航已经开通了深圳往返香港和澳门的航线,以及与部分机场的联程接驳航线。2024年,东部通航与中山翠亨集团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正在航线开拓和场景应用上互相探索。另外,东部通航还与中山的部分企业也达成了战略合作。周蕙表示,中山发展低空经济,基础条件是非常优厚的。
周蕙:“本身中山现在香港和澳门的群体,它是低空通航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开通从空中过来的这样的一个航线,它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海陆空一体化,从香港到中山低空飞行不到20分钟就可以直达的。另外我们的应用场景以中山为核心,我们可以连接特别像马鞍岛这一块,不管是去广州南沙还是到深圳以及珠海,它都是一个几何中心,我觉得可以利用区位优势把应用场景向外辐射。”
深圳之所以能够孕育出低空经济的头部企业,在于其深厚的科技、制造以及政策“土壤”,与深圳一江之隔的中山,地理位置优势巨大,更是善用他山之石,琢己之玉。2024年4月,中山低空经济产业协会成立之际,也与深圳签约成立了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
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宣传部部长李国微:“我们也可以借助深中低空经济的产业联盟,一个是做到资源共享,因为中山还是有非常多的这种制造类企业,是深圳希望和需要的,深圳也有很多相关的资源,也是中山需要的,双方可以从产业的合作互补的层面多去进行一些频繁的联络和来往。中山基础好、产业种类分类分布也非常均匀,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优势。”
2024年,首届国际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博览会在深圳举行,众多中山企业受邀参加,得益于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平台的作用,两地低空经济方面的企业有了更多交流的可能性,也有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李国微:“有很多的中山企业是我们的上游,我们深圳的企业是他们的下游,双方不管是从供应链的采购和供应链的整合,以及从市场的赋能的角度,都是有非常多的合作联络。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以协会为平台,也是为契机,邀请更多中山的企业和深圳的企业在我们的平台上共同去发力,促进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经济发展能够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记者郑玉华:“据中国民航局最新产业预测,中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1.5万亿元,并有望在2035年达到3.5万亿元,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中山制造业发达,超30个工业门类为低空飞行器生产提供保障,无人机产品畅销国内外。未来中山该如何扬长避短,抢抓机遇实现低空经济腾飞呢?我们请到了部署低空经济领域多年的中山成熟头部企业,广东诚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时兵,来为我们答疑解惑。”
广东诚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时兵:“中国低空经济的3.5万亿级产业集群将通过制造升级基建完善、场景创新、生态协同、四轮驱动实现,成为继高铁、新能源之后的国家经济新引擎。预计到2035年直接或间接创造数百万岗位,低空旅游、通勤等新消费模式激发内需,以诚进科技为例,我们还是沿着之前十来年在无人机方面深耕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我们现在开发了新的低空经济末端停机坪,这个市场非常巨大,我们现在接到的订单也有几千个,今年我们的销售模式和销售网络扩大的情况下,估计今年的营收可能会突破一亿元大关。”
记者郑玉华:“中山在区位上与深圳、广州等城市紧密相连,特别是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低空经济有望在各方资源的汇聚中形成一轮爆发,未来中山又该如何与周边城市实现协同发展呢?”
朱时兵:“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凭借毗邻深圳、广州、珠海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在低空经济发展中具备独特的潜力,结合现有政策和实践,未来发展路径可从以下方面推进,一是强化深中低空产业协作,融入广深珠核心城市圈,发挥制造业优势,夯实产业链基础,培育本土龙头企业。二是以‘制造支撑+场景驱动+区域协同’为核心策略,聚焦低空物流、文旅观光等应用场景,并借助政策创新与产业链整合,实现从‘制造基地’向‘应用创新高地’的跃升,最终在大湾区低空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一席。”
记者手记
在深圳采访的两天里,深圳跨境电商产业与低空经济产业的两家“头部企业”给记者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敏锐的行业发展嗅觉,以及创新的思维和快速的布局。深圳除了制造业基础扎实,在创新政策支持、产业生态培育、技术创新驱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也是遥遥领先,这也给了企业最好的发展“土壤”。这些对于珠江口西岸的中山来讲,都是珍贵的经验,中山同样是制造业大市,也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思维。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山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主动寻求机会与深圳深度融合,中山——深圳“比翼齐飞”正在加快实现。
编辑 古淑雯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杨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