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耕时节,位于黄圃镇石军村的小麦试验田,预计再过不到一个月就将迎来大面积丰收,该试验田里种植的农作物是省级农村乡土专家刘子文培育的二代小麦新品种。
这天下午,刘子文带着儿子来到田间地头,监测小麦田生长情况。
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刘子文:“土壤PH值在6.5左右,最适合农作物生长,酸碱度一定要中性,这几年把这块地养得还不错。”
近年来,广东在多地试验推广种植冬小麦,推行“稻稻麦”一年三熟的栽培模式,充分利用冬闲农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省、市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刘子文积极投身到小麦种植科研中,当年就实现了亩产700多斤的好成绩。
刘子文:“这片麦田是第二年的研究,中山市今年也推广了好几户参与种植小麦,今年会再继续收集测量数据。国家的‘一号文件’要求粮食产量要提高,所以我们就尝试‘稻稻麦’种植模式,多了一造收成等于实现产量翻一番,农民也多了三分之一的收益,让粮食紧紧握在我们手里。”
刘子文表示,自己七岁就跟随父母“落田”,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农业相关工作,30多年来,他做过鱼塘养殖、农作物种植、肥料生产,期间也结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科研院校教授,他希望通过发挥自身的经验力量,助力提升国家粮食种植水平。目前,刘子文已经成为了广东农工商学院的一名客席教授。
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刘子文:“因为自己喜欢农业,大家经常研究农业发展问题,例如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米的口感等。自己留‘谷种’ 也是一个很大的弊端,我经常跟农民灌输‘谷种’要用‘原种’,产量才会有保障。这几年中山农作物种植亩产提升得很快,最高产的时候提升了200-300斤一亩地。”
刘子文儿子刘毅华也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投身到农业种植中,目前,刘毅华在黄圃镇承包了近千亩土地种植水稻、草莓、油菜花等。
刘子文儿子刘毅华:“像石军村,以红色教育为主发展文旅产业,种植油菜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还能在种植早稻前,把油菜花推倒,用水来发酵它,可以省下一笔有机肥的钱,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记者陈超明:“我现在身处的这片田大概20亩,随着今年油菜花种植面积进一步提升,预计可以为接下来的早稻减少20%化肥成本的投入。”
刘子文:“我的长远目标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收益,多教一些学生。我的责任是带学生‘落田’,去参加劳动、去实操,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栋梁。应该做到做不动为止,做农民没有退休的。”
编辑 古淑雯 二审 牛宇华 三审 杨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