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段龙冉:“95后”大学生返乡创业打造“农文旅”新生态
栏目:推荐 来源: 记者 梁景文 梁境标 发布:2025-03-03

中山沙溪“95后”新农人段龙冉,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扎根故土,三年间将65亩试验田发展成为超过500亩的“农业版图”,书写出了青年人扎根乡村的振兴答卷。

正值三月,青年农人段龙冉正驾驶着自己的拖拉机,在田地里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春耕作准备。段龙冉是一名“95后”,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大自然,这也是他选择读农业专业的原因。

青年农人段龙冉:“大学的时候,每当寒暑假我都会去我师傅那边学习,因为他是水稻种植大户,然后我大学期间一直跟他去学,当时我决定回沙溪创业,也是找他来商量,他也给了我支持鼓励。”

2022年,段龙冉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沙溪镇创立了辰丰农场,初期的65亩土地承载着这位“新农人”的雄心。不过,资金的短缺差点难倒了这位“英雄汉”。

青年农人段龙冉:“当时面临资金的问题,还有收入的问题,因为像我们种植水稻的话,亩数少,其实收入不是很可观,那时候是靠家人的支持,他们也是很支持我一直走下去。”

站稳脚跟后,段龙冉开始施展更大的抱负,不久后就在南区街道承包200亩耕地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为当地的传统农业注入活力,推动农业向智慧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南区街道农业林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陆子璇:“受益于‘新农人’带来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南区街道2024年粮食生产实现新突破,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71亩,较上年增长26.8%,总产量突破291.2吨,增幅达34.8%。”

去年,段龙冉又与合伙人合作,在坦洲镇规划打造农文旅生态园,将265亩土地转化为复合型生态空间,发展农业研学游项目。如今,段龙冉最初创立的农场已经成为了自己的试验田,用以试验稻鸭共作等创新模式,并推广到更大的规模中去。

青年农人段龙冉:“像珠三角地区应该是侧重于稻渔综合种养,我未来首先去攻克稻渔综合种养难题之后,就会往研学方面去推广,像坦洲,我们新河村的生态园那边,就正在走这条路。”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杨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