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这些信号不可忽视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2025-08-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家庭发现,长辈们除了身体上的不适,还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这些都有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信号。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老年人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抑郁症和焦虑障碍。《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中提到,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平均为10.8%-15.4%,每十个老人中就有1~2人有患抑郁症的风险。

老年人抑郁往往表现为"躯体化"症状,如头痛、背痛、消化不良等,而非典型的情绪低落。这使得很多老年人反复就诊于内科,却得不到有效治疗。此外,老年人还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食欲改变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真实案例:王奶奶的故事

王奶奶今年72岁,退休前是一名小学教师。退休后,她逐渐变得不爱出门,整日闷在家中。子女发现她经常抱怨身体不适,但医院检查却查不出明显问题。后来在社区医生建议下,王奶奶来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被诊断为老年抑郁症。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王奶奶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重新参加了社区合唱团。王奶奶的案例并非个例。许多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被误认为是"老年常态"或"身体小毛病",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是生理变化。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神经递质水平下降,使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其次是社会角色转变。退休后,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状态转变为闲暇生活,社会角色和自我认同感发生变化,容易产生失落感。

第三是社会支持减少。子女独立、亲友离世等因素导致老年人社交圈缩小,孤独感增加,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如何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

1.家庭层面

*加强沟通:子女应多与老年人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提供情感支持。

*陪伴参与:鼓励老年人参与家庭活动,增强归属感和价值感。

*关注变化:留意老年人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2.社会层面

*完善服务体系:建立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提供专业心理支持。

*开展健康宣教:普及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社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营造友好环境:创建老年人友好的社会环境,减少年龄歧视。时光变迁。

3.个人层面

*保持积极心态:接受年龄增长的自然规律,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培养兴趣爱好:发展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

*坚持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等,促进身心健康。

*学习新知识:保持学习热情,参与老年大学等活动,延缓认知功能下降。

4.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当老年人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明显的睡眠障碍、食欲改变;

*经常感到疲劳、精力不足;*出现自杀念头或自伤行为;

*记忆力明显下降,影响日常生活。


编辑  周闪雨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