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师太暖心,好想和她做朋友……你有没有过这种想法?
“心理治疗师特别懂我,比闺蜜还贴心!”“咨询和治疗结束了,能约她喝奶茶吗?”“加个微信呗,朋友圈点个赞也行啊!”
打住!心理治疗师≠人生知己!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这份“友谊的小船”最好别划。
心理治疗:专业关系,不是“交朋友”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本质是“花钱买服务”,就像你请健身教练不能指望他陪你宵夜撸串一样。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有边界呢?
1.对你更有效:治疗保持中立,才能做到"旁观者清"
心理治疗师和普通朋友最大的区别就是:
他们不会带着个人感情来评判你。
朋友听你吐槽男朋友,可能会跟着骂:“渣男!分手!
但治疗师会问:“在这段关系里,你的感受是什么?”
这种客观视角很重要。
朋友容易和你一起钻牛角尖,但治疗师会帮你跳出思维陷阱;朋友会带着偏爱安慰你,但治疗师能发现你忽略的问题。就像你没法给自己理发一样,有些问题必须靠"外人"才看得清。
2.避免依赖:朋友会迁就你,但治疗师要推着你成长
好朋友的日常:“别难过了,我请你喝奶茶!”治疗师的日常:“你刚才说“我永远好不了”,咱们来捋一捋,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
治疗师“不惯着你”才是为你好:朋友总想让你“好受点”,但治疗师要让你“变强大”如果治疗师变成朋友,你可能就会失去这个“成长助推器”
想象一下:健身教练如果天天说“今天累了就别练了”,你这卡不就白办了吗?
3. 保护双方:你知道太多治疗师的私生活,还怎么信任TA的专业?
如果心理治疗师跟你说:“我昨天和老公吵架了烦死了!”“我有时候控制不住情绪真想骂人。”
那你会怎样想:以后还能相信TA的判断专业性吗?TA自己的情绪会不会影响对你的治疗效果?
专业关系就像手术室场景,你不需要知道医生昨晚有没有失恋,你只需要TA今天能专注地帮你解决问题。咱总不能因为麻醉师人很有趣,就要求手术时一起唠嗑吧?
越界的后果:现实可能比剧本更狗血
案例1:某来访者给治疗师送礼物、约吃饭,治疗师心软答应,后来来访者反而因觉得“被特殊对待”而更焦虑,最后投诉治疗师违规。
案例2:治疗师和来访者发展成恋人,结果分手后来访者情绪崩溃,专业关系彻底毁掉。
记住:
治疗师如果和你称兄道弟,可能TA根本不专业。
双重关系(朋友+治疗师)最后往往双输局面。
正规咨询和治疗什么样?记住“三不原则”
1.不私下联系:治疗外不微信闲聊,紧急情况请打心理热线。
2.不送礼请客你的进步就是最好的“礼物”。
3.不发展私交治疗结束后至少3年内不建议做朋友(行业伦理要求)。
如果治疗师主动越界,快跑!这是很不专业的行为!
需要帮助?中山市心理援助热线
24小时为你服务
如果情绪困扰急需倾诉,专业渠道在这里:中山市心理援助热线:12356(0760-88884120)
朋友可以陪你吐槽,但专业问题请交给专业人士!
总而言之心理治疗师的“冷漠”才是真温柔——心理治疗师的温柔是职业化的“专业温暖”,不是友情更不是爱情;最好的关系,是“恰到好处的距离”;正因为TA不和你做朋友,才能更专业地陪你走出困境。下次咨询时如果心想“她人真好”,别忘了——“她是专业的,而我是来变好的。”
编辑 周闪雨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