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失意,如何科学宣泄情绪?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2025-06-26

每年到了高考查分的时候,总有人在查分页面陷入沉思。当成绩未能达到预期,那些强撑的紧张瞬间化为自我怀疑:“爸爸妈妈会不会很失望?”“我是不是完蛋了?”“我的未来在哪里?”分数无法定义你的人生,而此刻的情绪反应,恰恰证明你对自己未来很在意很珍惜。

致失意的你:想哭就哭,不丢人

如果分数不如预期,你此刻可能:

胸口像压着块大石头;

反复想着“那道题不改答案就好了”;

害怕遇见亲戚邻居的询问。

就像刚跑完马拉松会腿抖一样,这些情绪都是人在经历挫折后的正常反应。建议你:

①哭个痛快:别信“男儿有泪不轻弹”,眼泪带走的压力激素是真的能“哭出来就好受点”。

②动起来:去篮球场砸篮板,在KTV包厢狂吼《海阔天空》,暴走三公里...让身体帮情绪“泄洪”。

③吃顿好的:火锅烧烤小龙虾比泡面可能更适合当下,当然也要注意饮食健康和节制,切勿暴饮暴食。

④忙起来:整理三年积压的教材,帮妈妈修好坏了的电风扇……

给家长的特别叮嘱:

做孩子的“情绪容器”,而非“二次伤害源”

父母的一句话可以成为治愈的良药,也可能变成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智慧的应对法:

① 一个结实的拥抱(别急着说“没关系”)。

②端盘切好的西瓜放在门口(附张便利贴:“爸妈永远是你的队友”)。

③暂时帮孩子挡掉七大姑八大姨的“关心”电话。

请这样孩子说:

“我看到了你的努力,这比结果更加珍贵”(肯定他的付出)

“无论去哪所大学或是选择复读,家都是你的港湾”(建立安全感)

“如果你很难受,可以跟我或者朋友诉说”(给予倾诉空间)

请避免这样说:

早让你多刷题……”

解析:这样会强化孩子自责情绪。

隔壁小王考了……

解析:这样的比较会造成孩子的二次伤害。

这点挫折就.……

解析:这样贴标签会降低孩子自信心,导致自我怀疑。

“我们花了么多钱上补习班……

解析:将孩子工具化。

全家会议:打开人生的“多选模式”

高考不是命运的判决书,而是一次成长校准——让我们看清自己的抗压能力、学习模式、情绪特点。这些觉察,正是未来成功的基石。

当情绪风暴逐渐平息,全家人可以围坐在餐桌前,开一次人生新路口的作战会议。

场景A:关于复读

孩子想再战?全家一起评估:

①今年是发挥失常还是正常水平?

②抗压能力够不够?

③是否有明确提升方案和重点?(而非“再蒙一年”)

有人第二年逆袭,也有人压力更大。关键不是“复读对不对”,而是“适不适合”。

场景B:关于志愿

分数范围内的选择比想多:

① 职业院校的王牌专业。

②二本三本也有自己的优势学科。

③冷门但有趣的专业,结合自己的兴趣点。

这些信号要警惕(家长必看)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表现超过2周,请及时寻求专业救助:

情绪信号:持续流泪/暴躁、自我贬低、情感麻木;

生理信号:持续失眠/嗜睡、头痛胃痛、暴食厌食;

行为信号:闭门不出、自残倾向、拒绝沟通。

家长请立即做:

①拨打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

12356(0760-88884120);

②静静陪着TA,并“删除”家里危险物品;

③陪同前往精神心理科门诊求助。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朗门诊:0760-85528987;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石岐门诊:0760-88311470;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0760-89980050。

如需帮助,请拨打12356(0760-88884120)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或门诊预约就诊。


编辑  周闪雨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