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营到社区:黄钰妍,矢志坚守“为人民服务”战位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三角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发布:2025-07-30

2020年,一条来自退役小叔叔的征兵链接,悄然点亮了黄钰妍的人生轨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黄钰妍报名参军,历经层层考核,最终脱颖而出,成为福建某部队的一名通信兵。

橄榄绿:
淬炼·忠诚传递

扛着沉重的通讯设备穿梭在训练场、背着密码本反复记忆、在电报机前练习发报的日子,深深镌刻在黄钰妍的记忆里。军旅两年,锻造出钢铁意志:从曾经接到任务习惯性质疑“为何要做”的黄钰妍,悄然蜕变为坚定执行“必须去做”的战士。那沉甸甸的密码本与通讯设备,在她手中不仅传递着电波,更传递着军人对责任的绝对忠诚。当告别军营,浓得化不开的战友情却沉淀下来,成为她人生行囊中最珍贵的珍藏——即便退役数年,她仍和昔日战友保持着密切联系,彼此分享家乡特产,延续着那段热血青春的情谊。

黄钰妍在部队训练的间隙。

藏青蓝:
转场·使命的延伸

2022年退役后,黄钰妍做出了一个坚定的选择——穿上警服,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在她看来,公安局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能帮助自己更快完成从军营到社会的过渡;然而,更深层的驱动源于一种使命的延续:从军营保家卫国,到警营“铲奸除恶”,守护的初心从未改变。军队里是心无旁骛锤炼战斗本领的纯粹,警营则将她推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现场。起初,面对群众千奇百怪的求助电话,黄钰妍充满困惑;随着接访、查案、提审等工作的深入,她逐渐理解了警察职责的边界——必须恪守规则,公事公办。然而,社会上那些急切的、困顿的、需要更多温度去化解的个体困境,却在黄钰妍心中挥之不去。恰逢三角镇福泽社区成立,2024年,黄钰妍毅然决定转岗到基层一线,“到社区去,才能给群众更多实实在在的帮助”。

黄钰妍(左一)从警执行公务现场。

黄马甲:
扎根·温情守护

福泽社区的前台,成了黄钰妍感知人间冷暖的“雷达站”。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案件,却有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负责群众接访、对接公服办、处理繁杂民政事务的她,在平凡中挖掘着不凡的意义。面对流浪乞讨者,她不只是冰冷的政策执行者——她多方奔走联系救助站,甚至联合热心群众为有劳动能力者寻找工作机会;发现辖区群众陷入困境,她第一时间协助申请“双低”认定或困难补助,在政策框架内为他们争取最大限度的温暖与支持。一张张申请表、一次次奔走协调,都是黄钰妍对“人民至上”的无声承诺。社区党委委员范宇航这样评价她:“钰妍做事风风火火,效率极高。她将退役军人的担当与社区工作的温情完美融合,群众基础扎实,服务意识深入骨髓。面对环境整治等脏活累活,她总是冲在最前,用实干诠释奉献。”

黄钰妍(左二)走访辖区群众现场。

除了日常工作,黄钰妍还积极投身红色宣讲。在“开学第一课”等活动中,她结合自身经历,向青少年讲述国防知识,传递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怀。“每个人的前途都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退役军人更该扛起国防教育的责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她的宣讲真挚动人,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强国复兴的种子。

黄钰妍在沙栏中学作“开学第一课”宣讲。

从通信兵指尖的电波到社区前台温暖的应答,从军营铁律到人间烟火里的细致关怀——黄钰妍的岗位在变,战位的精神却从未改变。服役期间闪耀的“四有”优秀士兵荣誉,2024年年度考核的“优秀”评价,正是她一路走来的坚实注脚。她将军旅淬炼的刚毅熔铸于服务人民的柔软,在社区这一方最贴近大地脉搏的舞台上,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书写得如此真实而滚烫。黄钰妍的足迹证明:真正的战士,其价值从不囿于一身戎装;当责任融入血脉,守护便能在任何土壤绽放出温暖而坚韧的生命力。


编辑 陈吉春  二审 陈伟波 包凯莹    三审 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