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老鼠传播!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一名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王帆  通讯员 胡宁 发布:2025-07-07

近日,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成功救治一例发热患者。该患者的起初症状与登革热相似,但最终被确诊为患有肾综合征出血热。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提醒市民,如果发现发热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时,警惕患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可能性,尤其是接触过老鼠的人群。

成功救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

近日,患者李先生(化名)因“发热伴头痛1天”来到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医生经检查发现他的胸前皮肤潮红,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起初,医生怀疑李先生患有登革热或其他病毒如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但相关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李先生持续高热不退。

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黄静文、副主任医师龚华春、护士长陈秋兰正在查房。通讯员供图

医生经过进一步深入询问后发现,李先生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家中曾有老鼠活动的痕迹。因此,医生怀疑李先生患有肾综合征出血热,但首次抗体检测仍是阴性。

看似有用的线索又断了,李先生的病因诊断此时陷入“僵局”。就在病因难以确定时,李先生的病情突然加重,出现了低血压休克、上颚新出现散在出血点、蛋白尿、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

此时,根据临床诊断,医生团队果断按肾综合征出血热进行治疗,给予液体管理、稳定内环境、抗病毒等综合治疗措施,同时择期再次复查肾综合征出血热特异性抗体。

最终,李先生平稳度过危险期后,他的抗体检测结果也出现明确的阳性,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经过及时治疗,目前,李先生已康复出院。

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传染源是鼠类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什么?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龚华春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如黑线姬鼠、褐家鼠等)。病毒存在于鼠的唾液、尿液、粪便中。

该疾病主要传播途径包括以下多方面:

呼吸道吸入:吸入被带毒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形成的空气;

消化道摄入:食入被毒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

接触传播: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带毒鼠的排泄物、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物品,或被鼠咬伤;虫媒传播(次要):被鼠体表寄生虫(如螨)叮咬;

母婴传播(罕见):孕妇感染后可经胎盘传染胎儿。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典型症状方面,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其中,发热期中,患者急起高热(39-40℃),伴“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颜面、颈、胸潮红,似醉酒貌),球结膜水肿、充血、出血,腋下等处皮肤出血点,尿蛋白阳性。白细胞可先升后降,血小板减少。

低血压休克期多发生在发热末期或热退时,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主要由血浆大量外渗导致。

少尿期中,患者的尿量显著减少(<400ml/天),甚至无尿。患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甚至尿毒症。此期病死率较高。

多尿期中,患者的尿量显著增多(>3000ml/天),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感染。

恢复期中,患者的尿量逐渐恢复正常,症状消失,体力逐步恢复。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如何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

“首先,灭鼠防鼠是根本,室内应封堵孔洞,使用粘鼠板、鼠夹,保持清洁,食物密封保存,垃圾及时清理。室外应清理杂物、草丛,减少鼠类栖息地。”对此,龚华春介绍道。

龚华春提醒,市民应注意食品与环境卫生,食物、饮水要加盖密封,不吃被污染的食物;清扫可能有鼠类排泄物的区域时,务必戴好口罩、手套。

另外,市民如果被鼠咬伤或皮肤破损,要及时处理伤口,及时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并用碘伏消毒。

龚华春表示,对于高发地区居民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高危人群,建议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疫苗按程序接种多针次才有效,市民可咨询当地疾控中心。

肾综合征出血热起病急、进展快,但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降低风险。“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尤其是接触过老鼠或生活在老鼠活动频繁区域,请及时就医。”龚华春提醒道。


编辑 王帆  二审 徐钧钻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周知!民族东路将实施交通管制
22456人浏览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