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为中心,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山市唯一的广东省高水平医院)与中山市人民医院黄圃院区 (中山市区域中心医院建设单位)正式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作近一年,市人民医院在诊疗技术、专科建设、分级诊疗、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通过派出常驻专家打造重点专科、特聘专家定期指导业务、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形式,为中山市人民医院黄圃院区提供精准技术、管理、服务支持,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让中山北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级医院服务,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质资源下沉
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市人民医院妇科专家苏园园教授为黄圃群众进行义诊
市人民医院派出高级职称专家每周固定时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黄圃院区各专科常态化出诊,平均每天出诊专家6人。在市人民医院一号难求的知名专家,在中山市人民医院黄圃院区通过手机或自助机预约就能挂上号,更省心、省时、省力,真正做到了让“专家跑”代替“患者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和三甲医院的“星级服务”。
除常态化出诊外,两家医院还不定期开展医联体大型联合义诊,送“医”上门,惠及村、社区广大群众,医联体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进一步得到彰显。
学科建设帮扶
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专家常晓健教授指导查房
学科建设的帮扶和医疗技术的带动提升,是医联体建设的另一重要成果。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市人民医院专家带来了新技术,以前不能开展的业务现在能开展了,以前不能看的病现在能看了。据悉,医联体合作以来,市人民医院在中山市人民医院黄圃院区开展新技术多达37项。如儿科在市人民医院专家的指导下新开设生长发育专科,患儿家长表示:“之前因为这里没有这个专科,不得不去到市人民医院看,这种需要经常随诊,如果每次都往城区跑就很不方便,来回都需要2个小时,但现在就很便利了。”
二是市人民医院专家带动了专科的建设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更大提升。中山市人民医院黄圃院区根据重点学科发展战略,聘请市人民医院知名专家担任学科主任导师,主任导师不仅定期组织查房和开展技术指导,开办本专业的授课、培训,做好“传帮带”,还指导所在科室制定专科发展规划,帮助科室开展人员梯队建设,帮助学科建设持久“造血”,促进专科的整体进步和全面发展。其中,中山市人民医院黄圃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市人民医院袁小玲教授的带领下,发展最为迅速,特别在慢病管理方面,对于呼吸道病人的长期规范用药指导,效果显著,受到患者一致好评。
开展疑难危重病联合救治
患者得到最优最快治疗
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林少华教授指导开展高难度手术
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市人民医院黄圃院区通过医联体内积极联动,快速调配专家资源,开展高难度的三四级手术和疑难手术,畅通生命联合救治机制,确保患者得到最快最优的救治。
特别对急性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中山市人民医院黄圃院区神经外科主任表示,自从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以来,引入了市人民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诊疗技术,大大缩短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同时,中山市人民医院黄圃院区心血管内科也在医联体的同质化管理下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冠脉介入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开通闭塞血管的平均时间由原来的90分钟缩短到目前的60分钟,其中最短达到22分钟,充分体现心血管内科的高超技术以及胸痛中心的高效运作。
落实分级诊疗
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
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袁小玲教授查房
落实分级诊疗,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双向转诊流程,中山市人民医院黄圃院区急危重症患者可最快上转至市人民医院救治,中山市人民医院黄圃院区邀请市人民医院会诊更方便、快捷,医联体内请会诊免收患者会诊费,充分体现医联体优越性,更好地落实惠民政策,引导本地及周边居民就近就医,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逐步形成“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和有序就医格局。
编辑 李鑫 二审 黄凡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