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百千万工程”| 高润广 《“百千万工程”赋能,沙溪圣狮村书写蝶变新篇章》
栏目:推荐 来源:香山少年报 发布:2025-10-2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沙溪镇圣狮村承载着岭南水乡文脉与百年侨乡记忆,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这座古老村落焕发出蓬勃生机,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新画卷正在展开。


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圣狮村落焕发出蓬勃生机。

村口的圣狮牌坊重建于1959年,作为圣狮村宗族文化与民俗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曾在岁月侵蚀下略显斑驳。圣狮村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其修缮,飞檐翘角间的纹饰愈发清晰,匾额上的题字苍劲有力,既守住了历史根脉,更成为展示村庄底蕴的首要窗口,吸引着往来游客驻足探寻往昔故事。


圣狮村口牌坊。

穿过村口牌坊,蓝黄红相间的共建廊沿狮滘河蜿蜒伸展,河水清澈、波光粼粼,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杂乱之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村民们积极响应,10余户居民主动配合拆除房屋,携手共建。如今,共建廊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场所。傍晚时分,夕阳洒下余晖,村民们或漫步赏景,或在休闲小广场谈天说地,孩童们嬉笑玩耍,一片祥和欢乐。


共建廊。

沿村内道路前行,不远处的期颐偕老牌坊,镌刻着圣狮村“孝亲敬老”的百年家风。这座见证了晚清村民敬老美德的古牌坊,曾因周边环境杂乱而失色。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村里不仅精心修缮牌坊本体,更清理周边空地,绘制以非遗舞龙舞狮、百年农耕场景为主题的彩绘墙,如今古牌坊与新彩绘相映成趣,让历史美德与民俗文化相得益彰。


期颐偕老牌坊。

继续深入村落,民国时期华侨捐建的阮家旧宅映入眼帘。这座承载侨乡记忆的老宅历经保护性修缮,在保留原有建筑韵味的基础上,变身华侨展览馆。如今这里通过丰富展陈,成为展示侨乡历史、传承华侨精神的重要窗口,让老宅在岁月流转中焕发新生。

阮家旧宅。

从阮家旧宅拾级而上,半山处的圣狮正码头令人惊艳。这座由蚝壳层层叠叠砌筑而成的码头,在光影下尽显古朴壮阔之姿,作为圣狮村百年潮起潮落的忠实见证者,默默镌刻着村落与海洋相依的岁月记忆。顺着蚝壳路继续上行,团益花园、圣狮公园与灯光球场是村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不远处的团益公会,作为百年侨捐慈善建筑,曾是村民议事会商、扶危济困的核心场所。修缮后,它既完整保留了南洋骑楼、雕花廊柱等经典风貌,更新增侨乡慈善主题展陈,通过史料与实物,让“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侨乡精神代代相传,成为融入村落血脉的文化印记。

圣狮正码头。

团益公会。

回到村内核心区域,由旧祠堂改造而成的圣狮村史展览馆,是追溯村庄千年脉络的最佳去处。馆内通过图文、实物、多媒体等多元形式,系统梳理了村庄从宋代开村、明清兴商、近代侨乡到当代发展的完整历程。清代农耕器具、民国侨批书信等珍贵藏品,无声诉说着先辈的奋斗岁月。


圣狮村史展览馆。

漫步至海傍街,原本破旧的农房经过“一户一策”改造,既保留传统风貌,又巧妙融入现代元素。农房外立面整洁美观,门前茶花树、龙血树等景观苗木生机勃勃。漫步其间,既能感受古朴韵味,又能体验现代乡村的整洁舒适。


海傍街旧貌换新颜。

2025年5月竣工的党建道,是“百千万工程”基层实践的生动缩影。它串联起村庄人文脉络,不仅是提升乡村颜值与宜居环境的风景线,更是政策惠民、守护民生的通道,为村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党建道。


清澈的河道。

“百千万工程”为圣狮村带来了华丽转身,不仅显著改善人居环境,更有效激发乡村活力。未来,圣狮村将继续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谱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成为更多乡村可学习、可借鉴的典范。

作者:沙溪镇村工作队 高润广


编辑 汪佳  二审 陈彦  三审 江泽丰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今年前9月,中山灯具出口额达119.5亿元
非原创 20965人浏览   2025-10-22
市属媒体火炬片区新闻联络处成立
原创 19554人浏览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