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兵 | 时间的复健(人生/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林小兵 发布:2025-10-23

才不过两年的光景,我的体形已肉眼可见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一个人的热量摄入远远大于热量消耗时,卡路里就会不可避免地转化为脂肪,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容易长胖,这是多少油腻中年男女的宿命。长期以来的大运动量和比较节制的饮食,让我的身体能维持在一个大致的收支平衡。而那次意外不光使我奔跑的脚步戛然而止,还让那些营养明显过剩的食物一股脑地吃进了自己的肚子,于是,我望着那日渐隆起的腹部,内心不可遏制地生发出淡淡的忧伤来。

两年前大约这个时候,我在参加一场足球赛时不幸左脚跟腱断裂。这样的伤病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是巨大的灾难。强如一些专业运动健将在受伤后,虽有最好的运动康复医学保障,其运动状态也会断崖式下跌。许多人劝我,别再跑啦,好好养着吧!

一路艰辛,难以言表!这两年,我是在与伤病困扰的较量中艰难度过的。

那次跟腱手术,是我人生第一次躺上手术台,也是第一回被人“动刀子”,所以有太多的刻骨铭心。手术前的种种忐忑,手术后的种种无助,以及在此间的诸多痛苦,随着那一刀子下去似乎都找到了相应的脚本。在医院的病房内我曾无数次想,貌似强大的人类原本竟是这般脆弱。在伤病面前,贫穷与富裕,卑贱与高贵,年幼或年长,大家其实都是一样的。

当然,得感谢这个医学日益进步的时代。如果没有类似的手术成功进行,如我这般损伤的情况大概率会落下终身残疾了。在现代医学尚未开始的古时候,即便尊贵如达官贵人乃至皇帝,一旦骨折或四肢断裂,基本上不可能再恢复如常,很多史料记载的历史上伤残过的人物,在医疗水平不甚发达的年代,只能一辈子饱受残疾困扰。

出院后,拐杖一度成了我的另一条腿。

那副铝合金拐杖还算轻便,高度与我的身高大致相当。在家养伤期间,我慢慢习惯使用它去走路。以右腿为支撑,让左腿悬空,两支拐杖与右腿交替向前,当然这样的行走是缓慢的,也只能是不长的距离。更多的时候,我只能坐着或躺着,因为伤腿如果长时间悬垂的话就会充血淤肿,这样会给人带来极大的不适。

罹患伤病后,我的心情经历了如过山车般的起伏升降。如我这般喜好运动的人,一下子让我如禁锢般举步维艰,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是难以接受的。

更大的失落则出现在其后的康复过程中,那肉眼可见的肌肉萎缩着实让我惶恐。为此我制定了一个上身和双腿肌肉的锻炼计划,每天早上和下午两个时段,加起来大概有一个多小时。锻炼的结果是,我明显感觉到自己胳膊变粗了,左腿却是不可遏止地在变细。咨询过医生,说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等到能下地走路时再慢慢去恢复吧!

受伤或生病,会让人一步步懂得知足和感恩。比如特殊的那几年,很多人都会想,如果世间能恢复正常、山河无恙该多好啊!一个人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有多安详。知道跟腱断裂时,我一度号啕大哭,以为今后再也无法跑步运动了。特别是,一想到至少需要几十天的时间方可恢复正常走路,心里就更加难受。

那个喑哑的夏天一度让我无所适从。那飞来的横祸不亚于天塌了下来,对于伤病的恐惧以及对于康复进程的难以把握,一开始让人绝望、悲泣、狂躁。我之所以能够度过那段灰暗的日子,离不开爱我的人的支持帮助,自然还有这些年来自身积攒起来的克服苦难的信心与力量:那些对抗拒疼痛心有不甘的挣扎,那些进行力量训练时流淌的汗水,那些自我安慰自我调整的心理建设,那些从未停止过的对于未来的美好向往,那些如同潺潺流水般的阅读以及写作体验……

去的已经去了,来的尽管来着。这个世界每一天都有太多的事情发生着,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我们不惧风雨和尘埃,更要珍惜阳光与白云。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500字以内,欢迎短文,可配图,图片必须原创。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今年前9月,中山灯具出口额达119.5亿元
非原创 20965人浏览   2025-10-22
市属媒体火炬片区新闻联络处成立
原创 19557人浏览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