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悦 | 走街串巷“做戏佬”(本土/纪实)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黄祖悦 发布:2025-10-23

两个长相清秀的阳光后生,一个二十二三岁,一个十八九岁,穿着的确良衬衫,骑着单车,后面托着放电影的器材——一台发电机,一个影片箱。一大群孩子拍着手跟在他们后面,边跑边喊:“呀!‘做戏佬’!又来新影片啦!”

“什么片子?”

“《地道战》!”

于是,“快干完活,今晚有电影看——《地道战》!”大涌镇的男女老少都在奔走相告。

这个二十二三岁的年轻人,正是大涌公社放影队的“做戏佬”萧炯希,小的叫林沛森。

萧炯希出生在大涌镇南文村,世代是书香之家。他的阿公萧泽球教过私塾,后做过南文村的副乡长。父亲萧乐春也是教师,先后做过南文学校、安堂学校、岚田学校的教导主任。母亲同样是老师,外公杨钧直曾担任中山教育部门负责人。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从小,阿公和父亲母亲都教育他要爱党爱国。

萧炯希从小学习好,年年是班长。读六年小学后参加了升中考试,一位老师告诉他,看了他的作文,他已经考上一中了。可是,由于某种原因,学校停办,他被迫停学。直到南文小学升为“戴帽子”中学,他就读了两年之后毕业,考到卓山中学,读了两年制高中。十年间,目睹了本地知识分子遭受的一些委屈,1979年恢复高考,他再也没参加考试。

他自己选择不再参加考试,父母也很开明,尊重他的选择。他和小两三岁的林沛森被大涌领导选派到大涌公社电影队,他感到领导充分的信任,心里充满了感恩。

当年没有什么文化生活,这两个年轻的“做戏佬”自然受到大涌公社全体村民的追捧。他们在众多“细蚊仔”(粤语,意为小朋友)的簇拥中,骑着单车一路穿过大涌公社的大街小巷,在大榕树的树荫下惬意地穿行,心里充满了自豪。尽管身后的单车托着100多斤重的发电机,也不觉得沉重。他们的脚更用力地蹬着,眼睛仰望着树叶缝隙间的蓝天白云,有“天高任我飞”的轻松和愉快。

大涌公社电影院,坐落在卓旗山下大涌公社的旧墟中心。电影院的长条座椅有三十二排,一半木制,一半竹制。每排30个座位,共900多个。加上工作人员和无数站着看的,通常1000多人,一张电影票五分钱。每当来了新片,首先在大涌公社电影院连放三天,场场爆满。每晚可以卖到30多块钱上交集体。

尽管萧炯希每个月只有20块钱的工资,但他已经感到非常满足。

公社电影院放电影三天后,便有各村派人来请,用手扶拖拉机帮他们拉机器。每场十块、二十块包场,两个年轻的“做戏佬”深受欢迎,也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事情。

一天,他们来到鬼仔坑。鬼仔坑在哪个地方呢?就在安堂和青岗村交界的山间,中间的一个山沟。那个鬼仔坑,山的两边都是峭壁,峭壁中间一条坑,才1米多宽。骑车万一不小心摔倒了,后果不堪设想。这里为什么被称为“鬼仔坑”呢?因为地势十分险要,新中国成立前土匪也在那里抢劫杀人。萧炯希从小听着这里的故事。

这一天,他们刚放完电影,骑车经过这里,差不多到山顶了,刚好碰上下大雨,又打雷又闪电。好在那里有个茶亭,平时如果遇到下雨或者走累了,大家通常就在那个茶亭歇脚。这一天,他们也躲在茶亭里,看着雷鸣电闪,就想,当年土匪在这里杀人,是不是也在这样的天气呢?很多年后他们回想起来,都不知道自己当时的胆子为什么这么。

还有一次,他们经过鲫鱼沙,以前要过河的,没有桥,鲫鱼沙一个农场。放完电影已经半夜了,厂长派人把他们用船送过了河。过了河,已经凌晨一点多差不多两点了。堤岸种满了甘蔗,那些甘蔗已经长得很高了,环顾四周,一片阴森森的,似乎有无边的黑暗。风吹起来,沙沙作响。两人骑着车从那里经过,经过的地方,以前淹死过人。萧炯希很小就听过这个事件。那天晚上两人就从这里经过,听着风吹的沙沙声,感到汗毛倒竖,特别心寒。但是他们还是拿着手电筒,壮着胆子就这样冲了回来。那个时候,他才二十多岁吧,刚刚高中毕业。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500字以内,欢迎短文,可配图,图片必须原创。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今年前9月,中山灯具出口额达119.5亿元
非原创 20965人浏览   2025-10-22
市属媒体火炬片区新闻联络处成立
原创 19554人浏览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