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0名学子身穿汉服逛“趣味摊位”!东区雍景园小学“雍儒”传统文化文化节活动举行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王帆  通讯员 肖雪 发布:2025-10-12

趣味投壶、非遗手作拓印、传统捶丸、翻花游戏、漆扇彩绘、月饼盒里的博物馆……10月11日,东区雍景园小学在学校体艺馆举行了“童游千年韵 趣品中华魂”游园活动。

近2000名学子身穿传统服饰,在各个摊位、展示区中体验非遗、触摸民俗技艺等,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别样魅力。

学子身穿传统服饰逛“趣味摊位”,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通讯员供图

据悉,本次活动是东区雍景园小学“雍儒”传统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作为首批“中山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校”,多年来,该校构建了包括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寒暑假作业与岭南文化融合、“雍儒”传统文化节等传统的文化教育体系,让学子们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2000名学子身穿传统服饰参与童游千年韵 趣品中华魂”游园活动。通讯员供图

其中,已连续三年举办的“雍儒”文化节,更是通过沉浸式体验打破传统文化“抽象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在体验中理解文化内涵,在实践中传承文化基因,培养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传统文化趣味摊位
吸引近2000名学子体验

当天,在活动现场,学子们身穿汉服、旗袍等特色传统服饰,在近20个趣味摊位前游玩。各个摊位的项目,都藏着传统文化的巧思。

学子们在趣味摊位前参加游戏。通讯员供图

其中,漆扇彩绘摊位,老师引导孩子们在漆扇上作画。只见多名同学握着画笔,有的以中秋圆月为景,有的绘上梅兰竹菊,素白扇面渐渐晕开国风色彩。不少同学还学着古人模样,在扇角题上简短诗句。

“我要把画好的扇子送给奶奶,让她也看看传统花纹多好看!”一位低年级的同学举着刚完成的漆扇,兴奋地说道。

屈膝、瞄准、投掷……被称为宋代“高尔夫”的“传统捶丸”摊位,也聚集了“高人气”。参加体验的同学们模仿古人运动的过程。当木球滚向目标的瞬间,他们都齐声喝彩起来。

学子们在趣味摊位前参加游戏。通讯员供图

灯谜体验区则挂满彩条,同学们或低头思索,或小声讨论,当解开谜题时非常兴奋,开心地领取印章。而在非遗手作拓印摊位前,同学们拓印图案后,忍不住分享道:“原来古代的花纹这么精致,我回家要找爸爸为我讲更多拓印的知识。”

    月饼盒里的博物馆:
 迷你传统文化博物馆让学子们惊艳

“快看!这个月饼盒里装着‘皮影戏’!”在现场,“月饼盒里的博物馆”展区围满了好奇的学生们。该展区是2025年该校“雍儒”传统文化节的创新项目。项目鼓励孩子们将家中闲置的月饼盒变废为宝,亲手打造一个个“迷你传统文化博物馆”。

“月饼盒里的博物馆”展区里,学生制作的“醉龙博物馆”。通讯员供图

在展示区,迷你传统文化博物馆的品类十分丰富。有的学生以“非遗技艺”为主题,在月饼盒内壁贴满彩纸剪的皮影、捏制的迷你泥塑,打开就能看见“皮影戏小剧场”;有的聚焦“传统节日”,分层陈列着黏土做的端午粽子、中秋玉兔、元宵灯笼,贴心地贴上文字标签讲解节日习俗。

“月饼盒里的博物馆”展区里,学生制作的“醒狮博物馆”展现岭南传统文化。通讯员供图

有的同学,还在月饼盒里打造“古代器物馆”,用硬卡纸制作缩小版的青花瓷、编钟。有的则打造了具有中山非遗元素的“醉龙博物馆”等。

“我和妈妈收集了3个月饼盒,选择了最大的那个,做了凤冠博物馆,原来传统文化这么好玩,我太喜欢了!”一位学生开心地说。

同学们“变废为宝”,亲手打造一个个“迷你传统文化博物馆”。通讯员供图

  这些原本即将被丢弃的月饼盒,经过精心改造后,摇身变成了精致的文化载体。本次活动的相关负责老师介绍,这些“博物馆”不仅是学生创意的展现,更传递着“保+文化双重理念,成为传统文化节中一大亮点。

此外,本次“雍儒”传统文化节,还开展了“童声讲古事  光影传家国”视频录制活动、“古人爱国故事会”活动等,让传统文化传承更添亲情温度,同学们也在语言的真情流露中,将家国情怀的种子悄悄种下。

计划进一步联动社区资源
开发“行走的课堂”

本次活动是东区雍景园小学“雍儒”传统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

据悉,东区雍景园小学是中山市较早系统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之一,也是首批“中山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校”,一直以来,该校始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为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教育发展呼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关键时期。”东区雍景园小学校长欧淑霞介绍,为此,学校系统地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路径,构建了“课程化、活动化、生活化”三位一体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让孩子们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该体系包括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寒暑假作业与岭南文化融合、“雍儒”传统文化节等。其中,学校的“雍儒”文化节至今已经连续三年,并形成节庆主题型、非遗传承型、学科融合型三大品牌活动类型。

其中,学科融合型活动打破了学科壁垒,设计出跨学科探究项目。“月饼盒里的博物馆”主题项目,就是学科融合型活动之一。

学子们制作的“迷你传统文化博物馆”充满创意。通讯员供图

“今年的项目以月饼盒为载体,学生们融合历史、美术、劳动等多学科知识,改造为微型文物展陈盒等,从而感受和体验古今审美与技艺。”欧淑霞表示,多年来,学生们在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文化自信获得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

接下来,该校还计划进一步联动社区资源,开发“行走的课堂”,让文化传承从校园走向社会。


编辑 王帆  二审 徐钧钻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今年前9月,中山灯具出口额达119.5亿元
非原创 20965人浏览   2025-10-22
市属媒体火炬片区新闻联络处成立
原创 19552人浏览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