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长势整齐类似仙人掌的植物,一个个红的、绿的像小菠萝似的果实长在植株茎叶上,非常诱人。今天上午,港口镇万华农业火龙果种植基地,迎来今年第一批自然成熟的火龙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位于港口镇中南村内的这个火龙果园,不断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探索。今年5中旬,火龙果基地负责人单万里,全部改种新品种火龙果“四季红”。该品种以生长周期短、自然授粉、果实个大饱满,均重1斤多等优势,走俏市场。
受台风“山竹”启发改种新品种
清晨6点,中南村内近10位农户,陆续到达万华农业火龙果种植基地,他们戴好遮阳帽、手套后,拿上剪刀麻利儿的钻进火龙果中。昨日,万华农业首批成熟的70亩“四季红”火龙果,进入采摘时节,红通通的火龙果挂满枝头,自然熟透,引人垂涎。单万里打趣道“每片植株上成熟的果实大多是“独生子”,长得非常健壮,比市面上销售的果都大,随便采摘一个,都是0.5公斤左右。”
“今年5月,我们把老品种‘玫瑰红’全部挖掉了。”单万里指着基地入口处,杂乱堆放的老品种“玫瑰红”火龙果果茎说,2018年,“玫瑰红”正处于“青壮年”,本应是个丰产年,但在9月中旬,火龙果植株突然遭到台风“山竹”袭击,植株茎叶全部被雨水浸泡了20多个小时,直接影响之后的开花结果,致使整个基地的火龙果收成大打折扣。
台风“山竹”过后,单万里意识到做农业应向天“要饭”,改变“靠天吃饭”的思维。于是他下定决心,寻找适合中山本土种植的新品种,一次偶然,他在广西接触到“四季红”。为了考察该品种,连续3个月,单万里奔赴在中山与广西两地的路上,经考察合格后,他就在基地试种了部分“四季红”。首批试种的“四季红”挂果率、品质、市场行情都不错,增强了单万里种植新品种的信心,今年5月,他便挖掉最后的“玫瑰红”品种,整个基地150亩全部种上了“四季红”。
新品种“四季红”带来多方利好
“现在这颗植株上有4批果。”上万株“四季红”火龙果植株一片葱绿,成熟的果实、刚刚冒出的花苞,站在基地中,单万里谈起了新品种的各种利好。
“才嫁接2个月不到,植株已经长了1米多。”单万里说,之前种植的老品种“玫瑰红”,需要1年半到2年才开花结果,而新品种“四季红”只需要9个月就可以挂果。“火龙果是半夜开花,花期只有几个小时,在开花授粉时节,150亩地至少要聘请30个工人连夜授粉,成本非常高且授粉质量参差不齐。”单万里兴奋地说,“现在有了这个新品种,可以自然授粉,非常方便。”
“一个‘四季红’,顶10个‘玫瑰红’。”单万里随手拿起框中的火龙果说,“玫瑰红”的果子,每个均重3两多,而“四季红”的果子,每个均重能达到0.5公斤多,它以个大饱满、口感好走俏市场。单万里从市场行情举例,假使“四季红”每公斤6元钱,而每公斤“玫瑰红”只能卖到2元钱,相当于1个“四季红”能卖到3块钱,而1个“玫瑰红”只能卖到3毛钱,两者之间相差10倍,两者之间利润相差非常大。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见习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仇晓媚
◆图+3/余兆宇
◆视频摄制/黄艺杰
◆编辑:沙玉兰
◆编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