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上午,位于假日广场的中山博雅·城市光点里不时传来热烈掌声,在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山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雅瑟俗弹》新书发布会上,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定光正在分享新书背后的故事。

翻开《雅瑟俗弹》,不少读者露出惊讶的表情——全书内容竟然为微信群聊天记录,甚至还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表情包和emoji。书中,网名“开平张相公”“神探张”等分享乐曲,网名“岐江”则进行点评,时有其他网名参与讨论,对话栩栩如生,阅读起来生活气息十足。
黄定光称这本书为“写给不懂音乐或对音乐知之不多的人读的一本‘普及型’读物”。有别于传统乐评重在乐曲的点评方式,此书以散文的笔法,写音乐的所感所思,对古今中外艺术名曲进行导赏,展现了音乐艺术给人带来的心灵抚慰与滋养。
发布会上,作者分享了创作缘起。大学毕业三十年后,各奔东西的老同学被微信群聚集在一起,阔别已久,有着说不尽的话题。每每有人搜出中外名曲视频置于群上,黄定光出于兴趣,随手评说,引来群友叫好。
搜乐、赏乐、议乐,阔别多年的老同学们碰撞出音乐火花,从古典音乐巨匠贝多芬的乐章,到广东民族乐团演绎的国乐盛典,从西方歌剧到东方传统音乐,话题广泛。四年流转,“音乐栏目”竟成气象,在群内好友的提议下,黄定光将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间的内容辑录成书,旨在打破高雅音乐与大众之间的隔阂。
虽非音乐专业出身,但黄定光对音乐的热爱早在童年就埋下种子。在他的记忆里,身为铁匠的父亲,不惜时常不吃早饭、抽劣等烟丝,只为购买一张新出的黑胶唱碟。入夜,邻居搬运工添叔、小贩楠叔经常来家门前听留声机,与父亲一道平谈音乐,随心所欲又肆无忌惮。这个画面在黄定光的回忆中打下深刻烙印,他也慢慢感悟,音乐其实是平民艺术。
如今,黄定光收藏了一千多张唱片,每年去澳门等地看乐队的现场演出,音乐早已成为他几十年来的钟情。此前,他还出版了另一部音乐主题散文集《木屐声声》。
“真情、真知、真好。”发布会上,学者胡波如此评价《雅瑟俗弹》。胡波说,黄定光的文字里,透露着对音乐的真切感情,蕴含人生感悟的同时又有音乐知识做支撑,并且用微信群聊出书,有很强的现场感。“你不经意间就被带入了音乐的殿堂。”

采访对话
记者:在庞杂的聊天内容,筛选出书的音乐的标准是什么?
黄定光:是美的,可以对人的灵魂产生触动的,能够引发共鸣、增强人的素养的内容。其中包括外国古典音乐,也包括中国的古典音乐和民歌,比如《春江花月》《茉莉花》等,我选择的是充满着健康情感的高雅音乐。
记者:在将聊天记录整理成书的过程中,您对音乐艺术有怎样新的理解?
黄定光:音乐其实是听觉与感觉的艺术,我的谈乐议乐,重在所思所感,可能今天听有今天的感悟,明天换一种心境,就会对音乐有新的感悟。作为音乐爱好者,只管发挥自己漫无边际的想象力,去感受、领悟音乐所蕴含的美好。
记者:对于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走进高雅音乐艺术世界的读者,您有什么建议或者引导?
黄定光:多听多想多比较,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同一首乐曲可以用很多的角度去感受,多听才会有感触。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