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总部企业广东长虹启动“工改”,拟投12亿元打造智慧制造基地
栏目:市场监管 来源:中山+ 记者 李红 发布:2024-06-14

6月14日,中山总部企业、南头镇龙头企业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长虹”)正式启动“工改”,其国际业务中心当日腾挪搬迁至南头镇另一建成“工改”产业园内,借力“工改”成果推进“工改”。未来5年内,广东长虹将投入12亿元分3期实施低效工业园改造,最终建成长虹海外出口业务新一代智慧制造基地,实现生产模式和高效物流的可持续提升。

6月14日,广东长虹电子举行搬迁庆典。记者 缪晓剑 摄

企业增资扩产迫在眉睫

当日,广东长虹国际业务中心正式搬迁至南头镇“工改”项目世耀智创产业园内,三层超5000平方米办公区内装饰一新,将承载其产品研发、海外营销和行政办公等业务。腾挪所用场地世耀智创产业园,占地约51亩,于2020年6月动工改造,目前两期均已竣工交付使用。顺利腾挪搬迁标志着广东长虹“工改”正式启动,也实现了南头镇内“工改”建成项目对“工改”在建项目的助力。

长虹位于世耀智创产业园的新办公场所。记者 缪晓剑 摄

广东长虹成立于2003年,是南头镇“四大龙头”企业之一,集液晶平板电视、LED模组、显示器等产品研发、制造、营销为一体,2023年产值接近70亿元。企业厂区位于中山市南头镇高科技工业园,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待改造片区现状容积率仅0.72,具有较大的改造潜力。

“作为长虹海外电视业务高速发展的亲历者,还记得2018年11月17日,广东长虹从原长虹商贸中心搬迁至广东长虹技术中心,那一次搬迁,也真正开启了长虹海外电视‘逆风翻盘’之路。”搬迁庆典上,长虹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杨金介绍,过去几年,家电行业剧烈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东长虹仍能逆势保持高速增长,取得年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电视出口迈入全国前三的好成绩,“这些让我们倍感振奋,但也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便是产能不足。”

杨金介绍,原设计产能仅为单班300万套的广东长虹工业园,近几年虽进行了多轮改造,但2023年破1000万台已达极限,加之海外产品平均尺寸不断增加,广东长虹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厂区改造升级迫在眉睫。

6月14日,广东长虹电子举行搬迁庆典。 记者 缪晓剑 摄

“国家大力推进制造业及信息产业发展,在现代产业大量聚集的背景下,大湾区‘港口群+产业群+中国品牌出海’的叠加效应带来新商机,加之中山大力发展智能家电产品制造集群,制造业与家电产业优势突出,广东长虹将通过‘工改’,依托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密制造及互联网应用技术搭建‘4+1’产业体系,全面应用智慧管理系统及数字化生产,实现高效物流与生产模式的可持续提升。”杨金表示,广东长虹“工改”项目将打造成为长虹海外出口业务智能制造基地标杆,对外打造国际形象,对内提供优质环境,引领区域产业集群化,带动前后端配套企业的发展。

长虹位于世耀智创产业园的新办公场所。记者 缪晓剑 摄

据介绍,广东长虹拟投入自有资金约12亿元,争取5年时间、分三期以“权利人自主改造”方式参加“工改”。改造完成后,项目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力争9月启动项目改造

今年4月,南头镇顺利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专家组复审,再次获授“中国家电品牌基地”牌匾。广东长虹是南头镇重点扶持培育的百亿龙头链主企业,是中山智能家电产业舰队的重要领军企业。南头镇党委书记徐宁军表示,南头镇毫不动摇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扎实走稳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奋力打造工业产值“千亿镇”。“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集中力量扶优扶强以广东长虹为代表的龙头骨干企业,全力支持企业抢抓‘工改’政策机遇,加快转型升级谋求更大发展。”徐宁军说。

长虹厂区“工改”项目已经启动,目前正在拆除楼顶的光伏板。 记者 缪晓剑 摄

据了解,广东长虹厂区共19栋旧有建筑,存在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工改”难度相当大。“南头镇工改专班历时三年,在三批工改人的共同努力下,针对项目历史遗留问题研究政策厘清工作思路、制定改造办法,最终在市委、市政府和南头镇党委、政府以及市自然资源局的大力支持下,走通了改造路径。目前整个项目的改造流程已经确定,接下来需要敲定改造方案细节,进一步协调相关部门,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并力争在9月启动改造。”市派驻南头镇工改组成员卓文生介绍。


编辑  陈彦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500多名师生同台挥毫泼墨秀书法
原创 28632人浏览   202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