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工改”900天丨993家新招引企业“安家”中山,低效工业园“蝶变”高端载体
栏目:市场监管 来源:中山+ 记者 王帆 黄凡 发布:2024-06-2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中山“工改”已满900天。据市工改办近日统计,通过“工改”蝶变,中山已新招引企业993家。

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山市联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位于深圳的工厂搬进了小榄镇“粤深·湾区智谷”园区。“我们长期的供应链配套在中山,现在落户中山,企业运转效率和质量更高。”近日,企业总经理蒋定华告诉记者。

为何越来越多外市企业选择中山“安家”?

从产业基础看,中山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完整、产业体系完备的城市之一。目前,在41个工业大类中,中山占据34个,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

从产业前景看,中山正加快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布局十大主题产业园,产业能级将提升。低效工业园“蝶变”为高端载体后,其对企业和产业的吸引力大大增加了。

园区提供定制厂房
企业实现“拎包入住”

夏至,在神湾大道北侧,与诚艺·外沙科创城第一片区一路之隔的第二片区“工改工”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自今年2月22日动工,时隔4个月,园区已经有多栋厂房拔地而起。广东诚艺控股集团董事长罗流猛指着这片高楼说,第二片区一期预计今年年底完工,明年的年中实现企业入驻投产。

诚艺·外沙科创城第一片区已投入使用。见习记者 盖刘宝 摄

诚艺·外沙科创城项目是中山“单一主体归宗”改造示范项目,也是神湾镇千亩级现代主题工业园项目之一。该项目将打造成为集智能装备、激光增材等生产制造于一体的多元化复合型现代化产业园区。园区将实现“楼上楼下承载产业链上下游”,力争打造成中山南部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园区。

据罗流猛介绍,自2022年8月动工以来,项目第一片区的一、二期约17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产业载体已建成交付,两期项目厂房已完成100%招商工作,上百家企业即将入驻。

诚艺·外沙科创城第二片区正在建设。见习记者 盖刘宝 摄

中山市明大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就是首批入驻企业之一,该企业主要生产PE薄膜,目前全国各地的客户有1800多家。

“今年5月我们开始搬进来,入住后感受到满满诚意。(神湾)镇政府和园区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让我们能够早日落地投产。”该企业负责人陈地林告诉记者。他说,随着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从这里运输货物到大湾区周边城市非常便捷;同时,政府部门经常向企业提供服务,包括推荐相关优惠政策、打通融资渠道等。

陈地林表示,“安家”后,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下一步将计划再购置厂房增资扩产。他表示,深中通道通车后,由于交通变得更加便利,公司将把业务延伸到深圳,开拓更多客户。

诚艺·外沙科创城提供定制厂房模式,便于新招引企业“拎包入住”,快速开展生产。见习记者 盖刘宝 摄

来自深圳的广东唯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在这里定制厂房,实现“拎包入住”。该公司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主要生产热塑性弹性新材料。

“我们预计投资2亿元,购置诚艺·外沙科创城的定制厂房及新设生产线设备。在中山达产后,预计我们的产值将比现在提高1倍。”该公司总经理植石昆说。他看中这里厂房7米多的楼层高度,可满足材料生产和后期自动化设备配套需求;而且园区的规划,也符合该公司后期继续增资扩产的需求。

植石昆表示,作为制造业企业,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厂房,这样可以让员工更有归属感、客户更有安全感。

“我们第二片区的招商,也已经完成三分之一,引进国内多个城市的20家新型材料企业。”罗流猛介绍。第二片区计划招进50多家企业,以规模以上企业为主。第二片区新的一期也正在拆除整理中,即将启动建设。

深耕产业链
智造园区有了“西”引力

在中山市联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刚投产1个多月的厂区车间,生产线都满负荷运转起来了。联拓电子是一家主营户外庭院灯、室内风扇灯的灯饰企业,其产品主要出口至欧美国家。

“我们今年4月搬迁到‘粤深·湾区智谷’园区,5月就正式投产。”该公司总经理蒋定华介绍道。联拓电子原本只在深圳总部设工厂,他们的产业链配套企业多在中山。如今,通过在中山设置分公司,企业运营成本和生产效率均得到提升。“不仅厂房租金可以节省2成以上。依靠小榄五金产业配套的完备,采购成本更有优势。” 他表示,借助通车便利,企业能够有效降低土地、用工等生产运营成本,总部与分公司的沟通交流、协同发展也将提速。按照目前中山工厂的运转趋势,下一步企业还计划进行增资扩产。

“粤深·湾区智谷”是中山第一宗集体土地转国有招引合作企业的“工改”项目。记者 文波 摄

“粤深·湾区智谷”园区是中山第一宗集体土地转国有招引合作企业的“工改”项目,由小榄镇绩东二社区以“村企合作”的方式推进改造。项目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工程于去年9月完成整体验收并交付使用;二期工程已实现封顶,将建成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园。该项目的招商运营团队,是来自深圳的粤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一期整体招商率为91%,既有本土企业,也有外来企业,不少企业是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生产灯饰、锁具等五金类产品。”项目运营总监王强告诉记者。和联拓电子情况相似,大部分企业入驻前,其供应链配套就在中山。下一步,园区拟瞄准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机遇进行招商。

广东柯伲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另一家已经入驻园区的企业。技术部技术经理吕龙飞告诉记者,企业早期在东莞设厂,但由于智能锁产品相关配件对五金行业要求比较高,大多数五金零部件的供应链配套仍以小榄镇为主。考虑到小榄镇五金配件产业基础雄厚、相关配套资源齐全,以及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等优势,再加上深中通道通车后带来的巨大交通便利,柯伲斯最终决定在中山小榄镇布局。据测算,企业因此每年可节约200万元的综合成本。

产业载体变大
再造一个产业新中山

企业不约而同在中山“安家”布局,看中的不仅是中山的产业基础,更看好中山产业发展的未来。

900天的“工改”,让中山产业空间“变大”。一批低效工业园退出历史,一批高端的产业载体正在陆续建成投产。数据显示,“工改”项目容积率普遍从改造前的0.65提高到3.0以上。

在三乡镇古鹤村,原本低效工业园古鹤建材城已蝶变为中山市古鹤中医药综合产业园。目前,入驻中山市古鹤中医药综合产业园的6家单位中,有两家来自澳门特区,分别是澳门澳邦药厂有限公司和澳门药厂商会。

在板芙镇深湾村,板芙镇国际无人机(大湾区)智能生产基地正在兴建中,园区由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牵头头部会员企业,联合社会资本方共同投资建设,将为无人机产业提供标准化厂房、定制厂房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广东板芙经济开发区位于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的核心区内。记者 文波 摄

在南头镇,宏基e谷·黄科电子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已经建成,已吸引一批外市高新企业入驻。在火炬高新区,“工改”让高新区腾出足够空间,得以稳步推进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扩区提质,构建“一基地六园区”发展格局。

据市工改办介绍,到2024年末,中山计划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5万亩,“工改工”占“工改”总量比例不低于80%,预计新增厂房建筑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通过“工改”,中山正围绕智能家电、光电和智能终端、健康医药、清洁能源与智能装备、半导体、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显示、研发和高端制造、科创和总部经济等,建设十大万亩主题产业园,再造一个产业新中山。

【统筹:黄凡】


编辑 范展颢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