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的乡村我的家”——中山市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之一的摄影采风活动走进了中山市东区街道的三溪村,透过摄影师的相机,这条中山主城区内保留较为完整的原生态传统村落将展现怎样的美好呢?
▲三溪村航拍全景。摄影 陈健
据了解,三溪村现存旧民居约180座,多建于晚清或民国时期,兼具岭南传统建筑风格与中西合璧风格。村落被各种鲜花绿植簇拥,生机勃勃、让人流连忘返。随着城中村改造、旅游业发展,村内的旧民居渐次完成了商业化的升级改造,成为独具特色的休闲空间,经过精巧的设计与现代技术的融入,古建筑逐渐被活化改造为私房菜馆、酒庄、艺术馆、设计工作室等特色商铺。2013年,三溪村被列入中山市秀美村庄建设规划,致力于原生态村落建设。2017年, 三溪古屋文创小镇入围中山市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三溪村内的商铺大多由古旧民居改造而成,基本保留了古屋原来面貌。花团锦簇的花园院落,红花绿树与青砖黛瓦相映成趣的设计风格,几乎是三溪商铺标志性的形象。三溪村也因此成为中山市原生态村落保护与活化开发利用的成功典型,从中山众多的古村落中脱颖而出,独美于前。此次乡村文化振兴摄影采风活动,便记录下了三溪或灵动、或古朴、或传统、或现代、或文艺的模样。
▲醒狮队伍游村。摄影 简建文
一场热闹的醒狮活动最先开场,既带动了现场气氛,也展现了三溪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南粤大地,醒狮文化是生命力最为旺盛的传统文化,几乎村村都有一支活跃的醒狮队。醒狮舞开始于梁氏宗祠前。这间建于清代的祠堂,坐东北向西南,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古老的宗祠庄严大气,飞舞的醒狮活泼灵动。亦动亦静,对比鲜明,却又无比和谐。
在三溪,传统民俗的保留还包括对美食的传承。中山茶果传承已有几百年历史,其做法大体相同,但每村每户也依自己的口味,在食材与配比上稍有不同。当地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茶果,而且一年多个节气都有不同的茶果,叶仔、栾西饼、芋头糕等等都会轮流出现在四季的餐桌上,唤起味蕾的享受和对传统的回忆。
▲阿姨展示粽子制作过程。摄影 李伟荣
在这里,你可以轻易寻到许多创意休闲空间,木兰花地便是其中之一。它是一幢“花园”式的白色小洋楼,由曹凤与她的两位女性合伙人携手打造,一楼用于咖啡与茶艺品鉴,二楼则做香云纱文化推广及全品类的服装定制,三楼开设普拉提训练室。“我们希望能打造一个能让女性身心灵都得到陶冶和成长的空间。”在曹凤看来,三溪既有古韵,也能容纳得下现当代的设计,像她这样被独特魅力吸引而来的商户,在三溪古屋文化商圈中俯拾皆是。
▲木兰花地的外观。摄影 冼智聪
据三溪经联社支部委员梁裕华介绍,三溪村将打造三溪村史馆,更好地呈现村里的历史与文化。使三溪村不仅建筑与街道呈现新貌,更有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新乡风。
目前,三溪文创园区正在加紧申报中山市AAA景区,助力打造宜居、宜游的中山。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闫莹莹
◆图/ 陈健 简建文 李伟荣 冼智聪
◆视频拍摄/彭磊铿
◆视频后期/ 陈晨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查九星
◆三审: 陈浩勤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中山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