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亩产超千斤!中山首家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喜获丰收
栏目:双高院校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杨健 通讯员 刘楚丹 发布:2024-11-23

11月22日,记者从大涌镇农业农村局获悉,该镇叠石村近日进行的晚稻测产结果令人振奋:每亩产量超1000斤,超过省市平均水平,预计全镇2024年粮食产量同比增长8%以上。

这一喜人成果,离不开大涌镇党委、镇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大涌镇通过全面推进“田长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等举措,多措并举稳住粮食安全“基本盘”,为该镇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大涌镇晚稻喜获丰收。 通讯员供图

大涌镇成立中山首家
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

为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大涌镇通过构建现代化粮食经营体系,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在镇农业农村局的牵桥搭线下,2023年10月,中山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中山市鹏兴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大涌镇挂牌。

该联合社由大涌镇及邻近镇区的五家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办,旗下覆盖农田7000多亩,其中主要的种植大户集中在大涌镇。目前,联合社有30名从业人员,包括20名专业技术人员,配备63台先进农机设备,如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和无人机等。“联合社可以联合收割、联合打药施肥、联合播种、团购农资、共享资源,提高效率。”联合社“水稻经理人”、理事长陈宜伟介绍。

11月初,大涌镇叠石村300多亩稻田收割。 通讯员供图

来自大涌镇的三位联合社创办人——“70后”余仲禧、“80后”余龙生和“90后”黄乐坤,以实际行动打破了“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的传言。他们不仅坚守在农田一线,还积极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成为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其中,余龙生家庭荣获2024年中山市“最美家庭”称号,他创办的合作社也获得了“中山市水稻高产示范基地”称号。余仲禧创办的“中山市一亩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获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和“中山市水稻高产示范基地”称号;黄乐坤创办的“中山市粒粒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中山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第三批)建设名单。这些创办人纷纷表示,他们在农业领域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余龙生(右一)、余仲禧(左一)的合作社荣获“中山市水稻高产示范基地”称号。

稻田亩产高达1150斤

余龙生在叠石村种植了300多亩水稻田,11月初晚稻丰收,他的稻田亩产高达1150斤,远超省市的平均产量。面对这一喜人成绩,余龙生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他笑呵呵地表示:“这个成果让我坚信,加入联合社发展是明智的。”

11月初,大涌镇叠石村300多亩稻田收割。 通讯员供图

目前,联合社水稻播种面积达7000余亩,利用规模优势,最大化挖掘种粮效益的潜力,为大涌、沙溪、三乡等共10余个镇区的农户提供水稻育秧、机耕、机插、撒播、喷药和收割等服务,提高了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大涌镇农业农村局局长曹浩林透露,联合社2024年获得了市农业农村局的肯定,被选定为2024年度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的3家服务提供单位之一。纳入该项目范围的水稻全部开展3轮无人机喷施农药,并落实至少一轮为生物农药,大大降低我市农药的使用量,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数据显示,2024年,联合社提供了约3.6万亩次的服务,覆盖了约100户农户。

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记者从大涌镇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大涌镇通过全面推进“田长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多项举措,有效解决了“怎么种好地”的难题,为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方面,大涌镇在叠石村、起凤环社区高标准农田区域选取1000亩连片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并于2024年6月通过市级验收,为机械化作业水平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夯实了农业“耕”基。

同时,大涌镇还大力推广机械化耕种收和无人机技术,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

使用无人机播种。 通讯员供图

在全面实施“田长制”方面,大涌镇通过设立田长制公示牌、严格落实巡田工作等措施,确保了每块耕地都得到了有效保护。此外,该镇还积极发动村(社区)开展土地复垦工作,让“出走”的耕地“回家”,同时不断提高耕地的连片度,让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农田变良田。

数据显示,今年,大涌镇完成了南文社区两地块共245亩的耕地恢复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大涌镇的耕地储备。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杨海东任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原创 14760人浏览   2024-11-22
艺坊 | 我会将你遗忘,但我不会忘记爱你
原创 11003人浏览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