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5000万元资助,中山支持新能源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政策落地
栏目:城事 来源:中山+ 记者 王蔚然 陈雪琴 发布:2025-02-20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近日,中山重磅发布《中山市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山市进一步培育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最高5000万元项目资助、叠加式奖补等“硬核”举措,力挺新能源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自2月12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时间回溯至2月6日,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叶红光曾对两项政策作详细解读,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短短6天后,政策就完成了意见吸纳和流程优化,并正式印发,让企业“零时差”享受开年政策红利。

十大举措加速
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产业是中山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赛道之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重要节点城市,中山在光伏、风电、氢能等领域已形成先发优势,龙头企业明阳集团稳居全球海上风电创新排名第一。

如何为中山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留意到,围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战略性领域,新政推出了十条高含金量举措,从项目投资、技术攻关到场景应用全链条发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位于翠亨新区的中科富海低温装备制造业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氦能源、氢能源等大型低温制冷装备。中山日报资料图片

首先,聚焦重大项目,新政对符合投资奖励条件的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按照规定时限内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最高2%奖励。对属于省、市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新能源项目,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对应工业用地基准地价的70%确定土地出让起始价。针对储能、氢能等前沿领域,新政还支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优先安排用地及能耗指标,推动产业链“强基固本”。

技术创新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围绕风电制氢、固态电池等“卡脖子”技术,新政创新采用“揭榜制”“赛马制”等组织方式,对开展攻关的企业单个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同时布局创新平台矩阵,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对政企共建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财政出资比例可达30%(上限5000万元)。

针对氢能商业化瓶颈,新政明确,将探索完善加氢站建设项目建设流程申报审批指引,支持符合条件的现有加油站改(扩)建加氢装置,支持在物流、公交、港口、环卫等场景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支持探索氢能新兴领域示范应用,并鼓励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开展海上风电制氢等项目,开展氢能动力船舶、氢能动力无人机、氢燃料电池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HVTOL)等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值得关注的是,新政还从企业转型、人才引育双向发力,以真金白银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政策,企业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最高可获500万元奖励,新能源技改项目可按设备及软件投入的20%申领补贴,单个项目最高可达2000万元。在人才引育方面,新政对基础研究类团队项目最高资助500万元,对产业化类团队项目最高资助2000万元。同时,对纳入市级重大载体平台和重点人才单位清单的顶尖人才,按照“一事一议”方式获得最高2000万元资助,后续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获得滚动支持。

单个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目前专精特新领域的最高荣誉。截至2024年,中山全市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7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883家,排名均位列全省前列。

对于中山而言,一批批自带创新基因的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新政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数字化转型、梯度培育等多维度举措,全面推动“小巨人”企业量、质齐升,加快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中山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坦洲博测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忙碌。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新政对认定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的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500万元和300万元的奖励,以支持其创新载体建设。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也是此次新政的一大亮点,全市将制定中小企业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数字化“灯塔”工厂,对符合条件的改造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补。

为进一步推进链式数字化转型,新政明确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建设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行业平台,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励。对带动家电、灯饰照明、五金锁具等重点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链主”专精特新企业,也将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励。

在设备更新绿色化发展方面,全市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对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新购置设备和系统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支持。同时,对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分别给予最高15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

强化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也是此次新政的重点。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给予不超过利息总额5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对认定为“小巨人”企业的,在省100万元奖励的基础上,市级资金再奖励50万元。对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将给予每家1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不仅要资金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需要产业链协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以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为例,新政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合作,通过股权投资、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行业关键共性难题,形成“以大带小、以小补大”融通发展模式。此外,新政还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从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壮大机制、支持金融助力企业发展、强化企业人才建设、支持企业市场开拓等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点击链接查看相关政策:

《中山市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政策措施》

《中山市进一步培育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官宣!DeepSeek正式登陆中山
11820人浏览   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