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前方 | 鼓气奋进正当时 ——央视聚焦中山系列报道述评
栏目:融媒工作室 来源: 发布:2022-02-26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最近一段时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频频将目光投向千里之外的中山。

2月13日晚,CCTV-1《新闻联播》栏目,聚焦中山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实践;2月22日起,CCTV-4《中国新闻》栏目接连推出三期报道,以“一波三连”的超常规力度,集中呈现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面前的使命、格局和探索。

人们不禁要问,中山何以“抢镜”?

(一)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周年之际,央视的聚焦关注,对正在奋力建设“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的中山而言,是莫大的鼓舞。

这股正能量如春风激荡,让人联想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山的那些“高光时刻”——

1979年2月,人民日报以《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为题,报道了新中国第一个“万元户”——中山县小榄公社埒西二大队的社员黄新文,掀起了全国人民的致富热情。其后,依靠不断发展集体经济,小榄永宁大队成为广东第一个超千万元产值大队,跻身“全国十大首富村”“中国百强村”。时至今日,永宁社区仍是小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1987年,新华社记者王志纲和他的同事在珠三角跑了一圈,写出一篇题为《广东跃起四小虎》的报道。自此,中山和顺德、南海、东莞并称为“广东四小虎 ”,成为全国乃至海外人士关注的焦点。正是在那个时期,中山“十大舰队”乘风破浪,专业镇“一镇一品”畅销全球,诞生了一大批知名品牌和企业家,以“工业立市”奠定了今日根基。

翻开 1997年10月9日的广东报纸,几乎都登载了中山市获联合国人居奖的消息。报道中有两句特别的提示语:“这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励”“我国是本年度唯一一个获奖的亚洲国家。”何等骄傲,何等自豪!中山人在欣喜的同时,也更加坚定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把“宜居”写入城市品牌。

曾几何时,中山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明星城市,涌现出许多的“先进”“第一”。回望过去,主流媒体充满正能量的鼓与呼,激励了全市上下同心同欲、披荆斩棘,让中山的城市形象日益鲜明丰满,引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日之中山,经历着“成长中的烦恼”。我们迫切需要重燃当初的那么一股子气、一股子劲,突破重围、闯出新路。央媒的连续聚焦,如同一针“强心剂”,令人振奋。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自己脚下!”我们看到,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风雨无阻、日夜兼程,以上率下带领全市“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没有提出一个远大的具体经济目标,却频频于土地空间、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等关键处夯基垒土;没有提出一句高高在上的口号,却时时在作风建设、营商环境、惠企政策、百姓关切等大小事上落笔着墨。社会各界、群众、企业家对中山发展恢复信心,本土企业纷纷增资扩产,一大批优质企业纷至沓来。

经济增长回暖,企业信心回归,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激情回升,中山重回“聚光灯”下——这是全市上下,盼望日久的新气象。

(二)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外界关注的,显然不止中山“在干什么”这么简单。

破解当前困局,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除了埋头苦干,更要抬头看路。如何跨越“只在此山中”的拘囿,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局限,在新的天际里飞得更高更远?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奋力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其中,做好“东承”文章、全面拥抱深港,被视为重中之重。

央视系列报道指出,中山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当前正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特别是深中通道的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中山推进与香港、澳门机制“软联通”,助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区域产业一体化带动科技创新、城际交通、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联动发展,推动深中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样板;针对工业用地碎片化、利用低效、“散乱污”低端企业集聚等问题,果断启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行动,以雷霆之势破解土地瓶颈制约,腾出承载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空间。

或许你有疑问,全国城市众多,央视缘何关注中山?中山工作千头万绪,为什么报道这几件?事实上,从央媒的视角来看,自有其考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同时,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各地区找准自己在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相继勃发。区域协调发展,必将成为今后长期最大的热词之一。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大棋局”中,每一个“棋子”都尤其关键。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经济发展格局,长期以来表现为“东强西弱”的形态。但随着未来两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东西部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度融合,这是珠江西岸城市快速发展、赶超跨越的机会。中山作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势必要在这个过程中彰显作用、有大作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中山牢牢抓住机遇风口,目光锁定珠江对岸,坚定推进深中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目前,深中两市已初步形成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初步方案。中山坚决推进破解土地瓶颈、水污染治理两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通过拓展土地空间、描摹生态底色,为两市高质量融合做准备。

另一方面,中山与香港、澳门一衣带水,文脉相通。在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相叠加的复杂环境下,中山积极为港澳居民在跨境执业、就医、就学、居住等方面提供诸多便利,集中资源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这是为自身发展谋,更是为国家大局谋。中山还围绕“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提出做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通过办好海峡两岸中山论坛等活动,深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出积极贡献。有这样的宽广视野、深远立意,整个城市的格局豁然打开。

“天花板之上,就是天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两个合作区建设跃于眼前,新一轮强强联合、力争上游的发展势头如浪滔天不可阻挡。中山人非常清楚,必须搭上这艘时代舰艇,借风使力,劈波斩浪,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这既是中山实现转型跨越、谋求更好未来的自渡之路,更是一座开放之城在新的赶考路上的应有格局和担当。

(三)


聚浩荡以击中流,鼓气奋进正当时。

央视聚焦,既是荣耀,更是鞭策。中山要树立更强烈的责任担当,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统一思想,坚定不移抓实高质量发展。

开年仅二十余天,中山以踔厉奋发之志、笃行不怠之行,在加快发展上全速起跑。大年初七,中山推出“暖企九条”,为企业家送上“开工利是”。元宵佳节,中山高规格召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一口气推出16项政策措施,政策密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含金量之高,都堪称中山“史上之最”,传递的是“加快打造让企业安心、暖心,利企业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的信念。仅过一天,全市低效工业园第二轮集中开拆,腾出土地逾300亩,总投资62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在各镇街同步动工,“一破一立”之下,发展有新奔头。

强信心、定政策、腾空间、抓产业,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各镇街工作都有了明确抓手,聚焦聚力,你追我赶,形成沙场赛马之势。人们看到,一个只争朝夕、虎虎生风的中山,正以“蛮拼”的状态奋力奔跑。

万事在于人。中山要发展,在于全城一心的行动与决心。市委明确,要建立重实干重实绩的激励导向,把敢担当、能扛事、会干事的好干部用起来,让“躺平式”干部没有市场、无所遁形;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勇于把“不能办”变为“创造条件办”的干部撑腰鼓劲,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要无私高效服务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尊重企业家价值,只有企业发展了,中山才有美好的未来;要办好教育、医疗等民生关切事,提高人才吸引力,善待和爱护来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个体,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望远方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

当独特的区位优势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当发展的迫切性受制于资源的瓶颈,当前进中的矛盾问题开始呼唤一场思想再解放——中山人,是时候将这求变求突破的强烈愿望放声呐喊,是时候让这勇立潮头不甘人后的气概激情迸发。面对所有“被看见”“被点赞”,我们除了彼此告慰一句“中山值得”,还要继续坚定信心,心无旁骛地向前奔跑、再奔跑。

路在脚下延伸,我们坚信,中山更美的样子,就在不远的未来!


点击看央视新闻视频:

《中山: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推进与港澳机制“软联通”》

《中山:“东承 西接 南联 北融”融入湾区一体化发展》

《中山:推动深中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出品/中山日报政前方工作室
◆文+/记者 郭锦润 谭桂华
◆编辑:唐益 
◆二审:查九星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