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山”到“中山”:一座城市的百年蝶变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谭桂华 詹琪琳 廖薇 发布:2025-04-16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珠江口外,伶仃洋畔,一片因“地多神仙花卉”而得名的岛屿,在历史的长河中完成了从“香山”到“中山”的华丽转身。八百余年的历史积淀,一个世纪的更名历程,这座城市的变迁不仅是一个地名的更迭,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发展史。

香山溯源:从岛屿到县治的八百年

岭南香山,在汉唐时期是孤悬于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的较大岛屿。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县南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此时的香山,是名副其实的“香山岛”。

唐武德四年(621年),朝廷在香山岛设置文顺乡,这是香山地区最早的行政机构。同时,在当时乡驻地设香山镇,为戍边军事单位。建镇后的香山,人口逐渐增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渔业、盐业和其他副业,使这座岛屿与外界始终保持着经济、文化方面的往来。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香山进士梁杞首次提出设县请求,虽未被批准,但朝廷同意设立香山寨。经过近70年的发展,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在陈天觉等人的努力下,香山设县终获诏准,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香山县的行政区域,从原有的香山岛,扩大到包括东海湾西北岸及其沿岸的海岛、海滩,开启了八百余年的县治历史。

明代,香山人何泽远两次随郑和下西洋,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众多西方探险家、传教士、商人来到香山澳门。原本“隔海三百里”的孤独岛屿,一跃走到了时代的前沿。至清代,香山已成为岭南重要的商贸中心和文化重镇。

世纪更名:从缅怀到精神的升华

1912年,香山县直属广东省政府管辖,结束了清政府在香山县的统治。有着700多年历史的香山县,翻开了新的一页。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同年3月23日,香山县各界在县城学宫隆重举行追悼会,沉痛哀悼这位从翠亨村走出的革命先驱。一个月后的4月15日,广州大元帅府通过决议,将“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4月17日,有关文件签署,“香山县”正式更名为“中山县”。

这次更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对中山县政治地位和文化影响的一次历史性提升。以人物命名城市或街道,在古今中外都不算新鲜事,但“香山”易名“中山”却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典范。

孙文纪念公园。(资料图片) 记者 夏升权 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海外华侨纷纷以“中山”为名建立会馆,维系家国情怀。部分华侨回乡投资实业,带动了城市风貌、工商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明显改善。城区街道更加宽阔畅通,欧式风格的民居建筑和高耸坚固的碉楼拔地而起,新式的机器工业和现代性的商业、金融业也渐次涌现。

1929年,中山县被树立为全国模范县。这不仅因为这里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还因为这里有着地理区位的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基础。民国初期的中山县,是名副其实的富庶大县,人口之繁庶和经济之发展“几无一不冠于全省”,而且“一切产业交通运输之发展,均居本省首位”。

薪火相传:从地名到文化的延续

从“香山”到“中山”,地名变了,但文化脉络未断。今天的孙文西路,仍保留着香山古城的肌理;中山的街巷里弄,处处可见历史的印记。

改革开放后,中山从县级市晋升为地级市,不仅获得了更多政治资源,也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助力经济快速腾飞。依托孙中山品牌,中山广泛与国内外城市开展友好交流,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方面成效显著。从“广东四小虎”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中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中山城市风景。 (资料图片)  记者  夏升权 摄

在文化精神层面,以孙中山先生故乡为荣的中山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精神与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既传承了香山文化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特质,又融入了孙中山“天下为公”“振兴中华”的理想追求,极大增强了文化自信与城市自信。

一纸更名令,承载着百年记忆。香山与中山,在历史的长河中彼此映照。从革命文化到创新文化,中山依托华侨、商业等多元文化,打造城市发展新面貌;以孙中山故乡吸引全球资源,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快速提升;又借助孙中山品牌,推动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塑造出独特的城市魅力和文化底蕴。

面向未来:百年中山的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山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深中通道的建设,将使中山更加紧密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这座传统制造业城市注入新的活力;文化强市建设的推进,让香山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从“香山”到“中山”,不仅是一个地名的变更,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中山这座城市,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又洋溢着蓬勃的现代气息。它既是岭南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百年沧桑巨变,世纪薪火相传。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山将继续弘扬孙中山精神,传承香山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正如那珠江口永不退潮的浪花,中山这座城市,必将永远向前,永不止步。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