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经济 她力量 | 创业路上,她们美丽绽放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2-03-07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创业,是一种人生选择。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为未来创造无限可能,这既是创业的动力,也是创业路上的收获。在这片商海里,也有一群奋勇向前的女性“弄潮儿”。

近日,记者采访了两位创业女性,她们的项目并不大,也无法日进斗金,但从她们身上,让人看到了新时代女性实现自我、服务社会的风采。她们说,年龄不是边界,想创就创的人生更精彩。

为实现“少女梦”,中年的她开了一家甜品店

●人物:潘林 创业项目:甜品店

很多女孩在年少的时候都有很多梦想,比如开一家花店,每天和灿烂的鲜花待在一起;开一家书店,每天可以静静地看书;开一家甜品店,做出漂亮可口的蛋糕看着客人开心地品尝……潘林也有这样浪漫的“少女梦”,如今,她成天系着围裙,在自己的蛋糕店后台工作间里,和各种淡奶油、牛奶、鸡蛋、黄油、面粉、水果及大大小小的工具打交道。“我从来没有现在这么辛苦过,但是我每天很开心很充实,因为这是我喜欢做的事。”她说。

开甜品店,并不是潘林第一次创业。在此之前,她做了近20年的家具,从在工厂的打工妹到两家家具店的老板,后换址开店因为客流量少关门谢客。这些年,她经历了家具行业的起伏,以及事业的荣光与黯淡。去年,第二次创业开的家具店因为客流量少,坚持了半年后关门大吉。“作为中年妇女,忙着忙着突然停下来,价值得不到实现,感觉‘人生无光’”。回忆起那段时光,潘林感慨地说道。

潘林平时就喜欢尝试做各种美食,“沉沦”了一段时间后,她拿着自己做的小吃、甜品去找朋友聊天,从他们那里了解信息打开思路。没想到,甜品得到了很多人认可,不少朋友、邻居还向她预订,为了打发空闲时光,她就在家里做私人订制,慢慢在小区业主群里有了一定的名气。随着预订的人越来越多,潘林再次看到了人生中新的光亮。

开甜品店的梦想冲击着潘林,那是在她心里闪现了无数遍却始终没有去做的事。对她来说,这么多年一直在家具行业摸爬滚打,对进入其他行业都没有信心,但是做甜品是她的兴趣。

想好了就行动。她先去朋友的蛋糕店上班,了解蛋糕店的运作模式。3个月后,她着手找店铺、跟进装修,去年12月19日,经过布置,潘林的希甜蛋糕店在西区彩虹市场对面正式开张了。每天早晨六点半,潘林就起床,7点多到店里准备食材、烤蛋糕胚、烤面包,9点正式对外营业。上午的时间,她和店员都在工作台前忙碌,把各种造型和口味的蛋糕做出来,下午主要做私人订制蛋糕。“真材实料就是我这个小店的立身之本,我只希望我做的甜品以最好的品质出现在客人面前。”潘林说,自己有一定的“强迫症”,达不到自己要求的不卖,超过最佳口感时间的也不卖,隔夜的不卖。“东西好不好客人是吃得出来的,我主要靠口碑营销。”

开了蛋糕店后,潘林再也没有私人时间了,那段曾经睡到自然醒的时光也成了过去时。每天7点多出门到晚上11点到家,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蛋糕店,“我现在每天很忙很忙,遇到急单、团单等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但是特别有价值感,因为这是我热爱的事。”潘林笑着说,现在小区里熟悉她的邻居都叫她“励志姐”,因为热爱就一头扎进去,还做得兴致勃勃,让他们佩服。

潘林说,中年女性创业会更从容,因为这时小孩已经长大,家里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还有人生经验和人脉积累,这些都是再次创业的底气。虽然做甜品没有什么高科技,但多烤一分钟少烤一分钟有很大差别,每种甜品放什么奶油也有很大区别,女性在这方面有天生优势,因为很细心、也很有耐心。“每次收到好评就特别开心,有一次订出去一个蛋糕,有12个人加我微信,我特别开心,我从甜品店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潘林说。

帮助弱势群体,她用专业服务实现价值

●人物:游华元 创业项目:社工机构

大学毕业四年就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创业,从事的是一看就赚不了大钱、内容还十分琐碎的社会服务行业,这是四川女孩游华元创业时身边很多人的想法。虽然这也是当前社工机构的现状,但是,心中那种要用专业能力身体力行服务他人的志向让她坚持了下来。“10多年走过来比较艰辛,不被理解的时刻还是蛮多的,但是有一些群体得到关注和帮助,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这就是我创业的价值。”

毕业于2007年的游华元只身一人到深圳,被就职的社工机构派驻到宝安区民政局做一线优抚社工,主要处理退役军人的诉求,常常因为无法解决诉求不被理解而挫败,但她明白,自己的成长才是工作中最大的财富,越艰难的工作越锻炼人。

2011年,中山加快发展社工工作发展,推进全中山实现社工服务全覆盖。政策导向好,家人在中山,自己学的是社会服务专业,加上当时中山只有3个社工机构注册,这些都让她看到了机会。这一年,她注册了民办非企——中山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她担任总干事。

当时机构少,主要由民政局对接资源,坦洲离市区比较远,其他机构不大愿意接,对坦洲完全陌生的游华元接了下来。摆在她面前有很多问题:路途遥远,从城区过去主要交通工具是公交车,往返时间久;语言不通,服务对象主要是粤语甚至是当地土话;人才稀缺,当时社工服务刚刚起步,人才少,收入不高,不愿意到这么远的地方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地户籍人员,需要结合需求提供本土化服务。

“社会服务不是流水线工作,她是一种人文关怀。”游华元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聘请香港专业督导,在一线服务中培养人才;自己动手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土发展的规章制度,制定针对中山的服务流程;与合作单位沟通,争取支持。就这样,一边做一边改进,慢慢给自己积累了口碑。如今,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有50多人,除了坦洲镇,社工服务还发展到东区、沙溪等镇街,以及妇联、中职学校等单位和学校。

创业确实艰难,但停不下来。比如孩子刚满月她就上班,因为孩子要喂奶,游华元就带着孩子和妈妈坐着公交车去上班,忙的时候把孩子交给妈妈。游华元说,创业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之一,它让人生很有意义,“你管理着一大家子人,这份工作可以让他们养家糊口、可以成长,你对他人是有价值的。”她说,身边社工的成长、专业服务得到的积极反馈都是坚持下去的理由。游华元获评为“2019年广东省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当年全省只有8人上榜。

游华元说,女性创业有自身的优势,比如有韧劲,能吃苦耐劳,愿意承担创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细心、有耐心,做管理和做社会服务更细致。“这行收入不高,但有很多人愿意坚持,因为有一群人需要尊重和帮助,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怜悯,而是平等接纳,他们需要专业的社会服务。”游华元说。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图/记者 黄启艳 
◆编辑:汪佳 
◆二审:蓝运良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商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