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鱼虾“穿冬衣”!中山农业部门全力保障水产安全越冬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陈雪琴 阮晨雪 余兆宇 通讯员 陈龙 梁耀洋 发布:2025-11-05

随着气温逐渐走低,中山一年一度的冬棚搭建也进入高峰。11月5日,位于板芙镇的中山市德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以下简称“德丰养殖场”)内一片繁忙,10多名搭棚师傅正有条不紊地将蓝色薄膜固定在木桩支架上,为鱼塘搭建越冬大棚。几个小时之后,这片鱼塘便会被裹上蓝色“暖衣”,为鱼虾撑起抵御低温的“保护伞”。此外,为进一步保障水产安全越冬,中山农业部门也多措并举,全力保障春节水产品供应与农户增收。

搭棚师傅正在给鱼虾养殖场搭建冬棚。记者 余兆宇 摄

搭棚越冬,瞄准年前旺季卖好价

上午10点,阳光洒在板芙镇德丰养殖场的鱼塘上,负责人陈伟强站在塘边,目光落在忙碌的搭棚工人身上。“每年年前都是鱼虾销售的旺季,搭了冬棚,它们才能安然越冬,赶上好行情。”他指着工人们手中的薄膜和木桩,语气里满是对丰收的期待,“这些搭棚师傅工期太紧了,我提前2个月才预约上,就怕耽误了农时。”

冬棚能有效保障鱼塘温度,进而赶上销售旺季。记者 余兆宇 摄

陈伟强在板芙镇承租了120亩鱼塘,其中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占比近五成,这两种虾也是他瞄准春节期间北方市场的“主力”。板芙镇农业农村局技术干部郭建华介绍,虾的生长适宜水温在25℃到30℃,如果遇上突然降温等情况,该品类虾可能会直接死亡,对养殖户收入造成严重影响。

“每亩鱼塘搭冬棚,人工加材料差不多要2000元,看似是笔开销,但不搭棚的损失更大。”站在鱼塘边,陈伟强指着塘里的虾苗说,冬棚就像给鱼塘套上了“保温箱”,能把水体温度稳定在25℃左右。“虾的生长周期差不多要4个月,有了冬棚保驾护航,它们才能如期长大,赶上春节销售旺季。到时候市场需求大,价格也可观。”说这话时,陈伟强的脸上满是笑意,对年前的丰收充满信心。

也正因如此,每年9月到11月底,成了陈伟强和中山不少虾农搭建冬棚的黄金期。郭建华也介绍,进入9月,广大养殖户就得开始筹备木桩、薄膜、钢丝这些搭棚材料,还要早早预约工人,就是为了抢抓农时,确保虾能在春节前顺利上市,卖个好价钱。

多方联动,全力护航冬棚养殖水产过冬

“全市水产养殖冬棚搭建主要集中在11月,以南美白对虾、生鱼、罗氏沼虾等水产品为主,眼下不少养殖户正抓紧时间推进棚体搭建,为水产品越冬和春节上市做准备。”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经过前期排查发现,不少农户在购买棚膜、支架等搭建材料时,会遇到价格波动或供应紧张的情况,人工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除了成本压力,部分农户在冬棚后续管理上也存在短板,比如冬棚内温湿度调控不够精准、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到位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水产品的生长和产量。

搭棚师傅工期很紧,为了赶上销售旺季,养殖户还需要提前预约。记者 余兆宇 摄

这样的困境,陈伟强深有体会。“搭建和拆除一次冬棚,算上材料和人工,成本确实不低。”站在自家鱼塘边,陈伟强指着正在重复利用的旧棚框架说,现在只要材料没坏,都会尽量循环使用,尽量减少开支。除了成本问题,他对一些鱼虾品种更新、病害防治等技术,也有着迫切的需求,希望更多农业专家走下田间地头指导养殖户,帮他们稳定提升亩产。

“目前板芙全镇冬棚搭建进度已完成50%,预计本月底前能全面结束。”郭建华介绍,现在他们正积极协调搭棚工人,跟进棚膜、支架等材料的保障进度,同时也在汇总农户的技术需求,主动对接农业领域专家,计划开展针对性指导,帮养殖户排忧解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也表示,每次气温变化较大时,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都会第一时间提供防寒抗冻技术指导,通过线上推送、线宣讲等方式,让农户掌握科学应对方法。同时,他们还会持续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教授农户开展水质实时监测、精准投喂和病害防控,从技术层面帮助农户提高养殖产量,为春节期间水产品稳定供应和农户增收保驾护航。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