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金凤凰”不断飞进中山“南大门”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徐世球 见习生 周昊 通讯员 柯国胜 发布:2025-10-27
2025年10月27日中山日报03版。

霜降时节的寒意,挡不住中山坦洲经济开发区(简称“坦洲经开区”,原名“广东中山工业园区”)的发展热潮:新开通的坦洲大道犹如一条巨龙腾飞在园区中心轴,目前已进入辅道工程的收尾阶段;一个个落地工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栋栋现代化的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一批批广交会上的客商纷纷转至坦洲探厂。

“摊开地图就能发现,我们的交通区位优势在全省产业园区中都少见。”坦洲镇党委副书记邝光荣介绍,坦洲经开区规划面积6000亩,远期计划发展超万亩,得益于低效工业园改造、深中通道通车等利好,一批“金凤凰”陆续飞来坦洲经开区,同时,本土企业产能大大释放,成长为行业龙头。

记者了解到,坦洲镇正在构建“一园一新两特色”(省级经济开发区高端显示产业园、以低空制造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打印耗材、摄影器材)产业体系,坦洲经开区是坦洲作为中山“南大门”重要增长引擎的核心支撑。

坦洲经济开发区在中山“南大门”铺开高端制造业版图。记者 文波 摄

“金凤凰”飞来坦洲经开区

在美士富(中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士富”)现代化的厂区,记者偶遇几位从广交会“转场”而来的国外客户。据美士富董事长助理、财务总监邱振阳介绍,在刚刚闭幕的广交会上,美士富的表现格外亮眼,展会期间几乎每天都有国外客户前来探厂,并拿下数万台智能数字电视机订单。

美士富厂房内,80台注塑机整齐排开,机械手臂正在生产配件;楼上,一条长达160米的走廊两侧分布着无尘车间、电子结构实验室、样机组装室等生产线;另一处厂房,巨大机器高速冲压的声音回荡在宽阔的车间内,穿戴专业设备的工人在流水线上忙碌。这是企业落地后发展跃升的缩影。

美士富生产车间内,工人在装配电视。 记者 文波 摄

“站在公司崭新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看着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一台台高清液晶电视机经过精密检测后打包待发,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邱振阳说,两年前,公司还面临着发展空间受限、产业链配套不便的“成长的烦恼”,两年后的今天,不仅找到了理想的“新家”,更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邱振阳介绍,公司主营液晶高清电视机及核心配件的研发与制造,随着市场订单的持续增长,原有的厂房和区位优势已难以满足扩大再生产和提升效率的需求。为了企业的长远计划,必须寻找一处新的产业沃土。当时,有几个地方抛来了橄榄枝,但最终选择了中山坦洲镇。“这个选择,并非一时冲动。坦洲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与珠海、横琴咫尺之遥,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更重要的是,当时这里正在打造全省唯一的‘高端显示产业园’,其产业定位与我们企业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邱振阳回忆道,从厂区规划、建设到投产,坦洲镇政府始终提供“专人对接、马上办理”的服务,政府部门配备的“项目经理”无缝对接企业项目经理,服务到点到位。“企业尽管做业务,剩下的事交给我们”,坦洲镇党委书记汤如烈的这句话让团队备受鼓舞,也让企业得以集中精力投入生产与研发。

2024年6月,美士富从东莞整体搬迁至位于坦洲的中山高端显示产业园并正式投产,就此迎来了产值的“跨越式增长”。据邱振阳介绍,搬迁前企业产值约7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15亿元,较此前近乎翻倍;面向未来,企业规划清晰——2026年目标产值20亿元,更计划在3-5年内进军资本市场,开启全新发展阶段。支撑这一雄心的,是企业扎实的硬实力:在硬件布局上,美士富一期厂区占地56亩,二期53亩厂区即将开工,为产能扩张提供充足空间;在生产效率上,自动化水平持续提升,所有注塑机均配备机械手,显示流水线引入机器人作业,1000余名员工中,有130名研发人员,占比近1/10,形成了“研发-设计-开模-制造”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全链条模式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邱振阳强调,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的一体化流程,不仅让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具备优势,更显著提升了生产时效——行业精英组成的研发团队,在液晶电视机结构设计、成品研发上持续突破,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如今的美士富,合作客户涵盖飞利浦、熊猫等知名品牌,产品远销东南亚与欧洲;自主品牌虽处于推广初期,但凭借全链条优势与区位红利,正逐步打开市场。从东莞到坦洲,从产值7亿到剑指20亿,美士富的每一步都踩准了发展节奏,而随着二期厂区开工与资本市场规划的推进,这家扎根坦洲的科技企业,正以更稳健的姿态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程。

本土企业
十年“长”成行业翘楚

“公司对产品的电气性能检测既覆盖模块也覆盖整机,包含音频、射频、光电、高压等方面,具体应用包括蜂窝通信、Wi-Fi、蓝牙、屏幕、麦克风扬声器等所有用户接触的功能,确保产品出厂前零故障。”在广东博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副总经理高金波拿起手机,向记者呈现一个更加直观的博测达。据悉,博测达专注于高端电子制造的测试设备与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能为医疗设备、汽车电子、工业能源等领域提供端到端全链条服务,自2016年进入电子制造业后,现为国家“小巨人”企业。

博测达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产品测试。记者 文波 摄

2016年起步,经历多年发展的博测达始终扎根坦洲,最初通过租赁厂房生产,还曾多次搬迁厂区,然而,随着坦洲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发展愈发稳健。坦洲镇政府出台支持亿元企业增资扩产政策,2022年底博测达获得坦洲镇政府土地支持投资建设自有厂房,并于2024年4月正式进驻,预估2025年产值达到4亿元。副总经理高金波介绍,当前厂房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可支撑8-10亿元产能,预计3-5年内满负荷后,将考虑新增生产场地。

记者注意到,博测达2024年投产的新厂房,与今年7月通车的坦洲大道仅相距约100米。生产车间内,一台台长方体测试设备“整装待发”,即将运往全国各地。高金波表示,测试操作非常智能化和便捷,打开设备门、将待测试产品放入箱体内即可启动,无论是不到一斤的轻量产品,还是重达上百公斤的各类电子产品,公司都有相应的测试系统和自动化制造方案适配生产需求。

“博测达的核心优势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深耕测试技术,尤其在医疗、工业类产品测试上积累多年经验,技术沉淀深厚;二是突破自动化技术,模块化各种制造过程,逐渐打造标准平台。合作对象涵盖制造工厂与终端客户,”高金波补充道,“客户对设备要求极高,倒逼我们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形成了独特竞争壁垒。”

客户结构上,博测达国际竞争力突出,80%以上客户来自全球市场,苹果、谷歌、戴森、ABB、GE医疗、法雷奥、莫仕等知名企业均为其重点合作伙伴。

十年时间虽不算漫长,却足以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博测达成长为“小巨人”同步,坦洲经开区另一家国家“小巨人”企业——广东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已发展成智能制造领域的“链主”企业。

在鑫光智能生产车间,已打包好的整机生产设备整齐排放。公司副总经理蒋立军介绍:“这是为圣奥华南区域总部定制的设备,数千万元订单即将全部交付。”自2015年扎根坦洲镇以来,鑫光智能始终专注于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通俗一点说就是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化生产设备,业务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加工、运维、交付全链条,已服务200多家龙头企业,积累了智能物流、智能分拣、自动化装配及智能检测等关键技术,已构建起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在智能家居领域,服务欧派、志邦、圣奥等全球头部企业,全球占有率居行业第一;装备制造领域,合作三一重工、徐工、柳工等龙头企业;半导体与新能源材料领域,也已服务隆基、合盛硅业、晶科等头部用户。

鑫光智能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 记者 文波 摄

“中南大学在新材料工艺技术领域的应用,恰好能为鑫光智能突破瓶颈提供支撑。”鑫光智能总裁付明涛介绍,10月19日“中南大学-中山市坦洲镇政校企合作座谈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坦洲镇举行,公司有幸参与其中。此前,在制造业数字化建设推动下,企业的精益生产已达一定天花板,而中南大学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不仅可助力鑫光智能对存量客户开展二次垂直服务,还能提升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门槛。

记者了解到,鑫光智能产业园面积为50亩,从2021年底的一期投产,到如今三期全部投产,鑫光智能的产能翻了几倍。在“工改”契机下,鑫光智能以建设的现代化厂房打造了鑫光智能园区,目前已入驻34家上下游企业,成为鑫光智能的供应商,一二三楼聚焦零部件加工与重型设备加工,高层区域则侧重辅件、零部件及轻质产品制造,今年整个园区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并逐步向20亿元、50亿元迈进。像这样的“园中园”,是坦洲打造的“园中园”主题产业园区的一大特色,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链。

以经开区为引擎
擘画坦洲发展新蓝图

据悉,坦洲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定位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涵盖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现有规上限上企业53家;2024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105亿元。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园区内的打印耗材产业成为广东省特色产业集群。

坦洲经开区规划面积6000亩,远期计划发展超万亩。 记者 文波 摄

“经坦洲大道15分钟到达横琴,30分钟到达珠海机场,70分钟到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10分钟内可上镇内4个高速出口。”说到坦洲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坦洲镇党委副书记邝光荣充满信心,“坦洲快线、坦洲大道直接连通经开区,实现城市干线快速路网直达园区;同时,经开区毗邻珠海香洲三溪科创小镇及南屏工业城制造板块,既能依托便捷交通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借力区域产业联动形成发展合力,这一独特优势已在招商工作中显现显著成效。”

邝光荣介绍,未来坦洲将以经开区为重要产业平台,重点打造五大特色产业集群:智能装备、数字显示、数字打印、摄影器材及低空制造。“目前我们工业产值约300亿元,计划在‘十五五’中后期突破500亿元规模。”这一目标的底气,源于经开区蓬勃的发展势头——近年来招引的数字显示领域优质企业,如美士富、明彩、铭薪、康意等,已成长为经开区的龙头企业与核心增长引擎;同时,经开区每年招商体量稳定在60亿元规模,多个超10亿元工业项目实现“年内洽谈、年内落地、年内动工、年内投产、年内上规”的高效推进,“拿地即动工、动工即入统”成为常态,规上工业增长始终处于中山市第一梯队。

为匹配产业增长需求,坦洲经开区正持续扩大物理空间:从最初的2000-3000亩,规划扩容至6000亩,未来更将朝着8000亩乃至万亩级产业平台推进。“这片新空间,是坦洲作为中山‘南大门’重要增长引擎的核心支撑。”邝光荣强调,当前经开区在坦洲工业产值或GDP中的占比约为1/3,但相较于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的原有工业园区,经开区拥有充足的土地储备与高潜力的新招引项目。

>>>记者手记<<<

触摸“南大门”增长脉搏

霜降时节走进坦洲经开区,寒意未及蔓延,便被这片土地的火热气息驱散:坦洲大道辅道工程收尾的忙碌、园区新动工工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厂房内机械手臂的精准运转,企业展厅里订单数据的增长,每一处场景都在生动诠释“增长引擎”的真正含义。

采访发现,企业故事里藏着经开区的发展密码:美士富从东莞搬迁而来,借区位红利与全链条布局实现产值翻倍,印证了“选择大于努力”;博测达十年扎根,从租赁厂房到建成“小巨人”企业专属园区,见证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鑫光智能以“链主”身份搭建产业生态,更与高校牵手突破技术瓶颈,展现创新驱动的力量。更值得一提的是,坦洲镇党委、政府率先推行招商新机制改革,建立了招商新机制、项目落地服务机制、园区管理机制,坚持每周项目调度、现场办公会、走访企业服务,使得经开区高效运转,企业项目落地畅通无阻,又好又快建成达产。

邝光荣口中“全省少见”的交通优势、邱振阳感念的“专人对接”服务、付明涛期待的“万亩产业平台”,共同勾勒出经开区的底气与潜力。如今,这里正朝着“十五五”中后期500亿产值目标迈进,五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不难预见,未来的广东省级坦洲经开区,必将在中山“南大门”的发展蓝图上,书写更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统筹】查九星 徐世球 吴森林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第33届古镇灯博会收官,近16万人次观展
原创 35175人浏览   2025-10-25
12306购票有新变化!
非原创 28205人浏览   2025-10-25
原创 28156人浏览   2025-10-25
吉林延边州珲春市发生5.5级地震
非原创 24304人浏览   202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