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走进因古镇灯博会与中山结缘的鸿雁元宇宙馆,“人来灯亮、咖啡自煮”的智能场景,打破了人们对“灯”的传统认知——原来一盏灯能串联起全屋的便捷与温暖。这场“光的盛会”不只是产品展示,更藏着产业升级的深层逻辑,给所有追求“科技为民”的区域以鲜明启迪。
古镇的高明,在于没让“智能”停留在实验室。政府搭建的“三台”——贸易对接台让奋腾达的AIoT方案对接上木林森、雷士;信息交流台让乐式的毫米波雷达技术站上行业论坛;品牌展示台托举中小微企业成长——不是简单“输血”,而是为创新“铺路”。正是这样的营商环境,让鸿雁敢建元宇宙馆、乐式敢啃“7天智能化改造”的硬骨头,让技术从“纸上谈兵”变成“生活可用”。
而产业链的“闭环力”,更让“智生活”落地有了底气。奋腾达集结阿里、华为骨干研发轻智能系统,已为3亿颗照明产品提供智能化服务;乐式依托50余项软件著作权实现“人离灯灭”的节能场景,年带动古镇灯饰产业10亿元创收——从芯片技术到终端应用,从家用照明到商用场景,从对接天猫、小米生态到自研中控APP,每一环都紧扣“生活需求”。没有孤立的技术,唯有围绕“让生活更简单”的产业链协同,才能让“智能”不只是炫技,而是老人能轻松操控的灯光、上班族省心的办公场景。
灯博的启示,远不止于古镇。它告诉我们:产业升级的核心,从来不是“追新”,而是“走心”。政府的扶持该瞄准“打通供需”,而非盲目补贴;企业的创新该锚定“民生痛点”,而非堆砌概念。当“灯”从“照明工具”变为“智能入口”,当“博览会”从“卖产品”转为“展生活”,这样的产业升级才真正接通了“产业”与“人民”的血脉,让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成为照亮生活的光。这,或许是古镇给所有产业集群最珍贵的答案。
编辑 张英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