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架无人机以夜空为幕,绘出深中通道的壮丽轮廓;百年老街孙文西路在灯火中苏醒,讲述香山古韵与新声;岐江的碧水清波间,湾区龙舟竞渡的呐喊响彻两岸……这个国庆中秋假期,一幕幕亮眼场景串联起中山火热的文旅市场,吸引了大量粤港澳大湾区游客。这场文旅盛宴的背后,正是中山以“百千万工程”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地标焕新
“工改”与活化铺就文旅坦途
“这条街既藏着童年记忆,又满是新潮体验,这就是‘百千万工程’给家乡带来的变化!”美国侨胞张女士站在焕新的孙文西路步行街上感慨道。9月28日正式开放的这条百年老街,是中山“百千万工程”中历史文化活化与低效空间改造的典范,1000多天的精心打磨,既保留了香山古韵,更植入了多元新业态。
在这里,国家级非遗醉龙舞与真人NPC互动相映成趣,“中山名优工业产品展销中心”成为展示镇街产业活力的“城市会客厅”,二八大杠上的童年汽水摊与新潮文创店共生共荣。这种“文化+商业+产业”的融合模式,正是中山“百千万工程”中“持续做好新业态引进落地”要求的鲜活实践。

而在翠亨新区集盒・翠亨里,2000架无人机上演的视觉盛宴引得万名观众驻足,深中通道的光影轮廓成为最动人的背景。“通车后30分钟就能从深圳过来,中山的变化太惊喜了!”游客刘先生的赞叹,道出了深中一体化与“百千万工程”协同推进的成效——中山以通道开通为契机,推动翠亨新区与前海合作区规划对接,将区位优势转化为文旅优势。

全域联动
镇街特色绘就共富图景
“百千万工程”的核心在于全域协同发展。这个国庆中秋假期,中山各镇街的特色文旅答卷同样亮眼。
在小榄镇,脆肉鲩・菊花美食文化周人头攒动,这个以两大农业IP为核心的活动,正是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的缩影。而总投资15亿元的宁徽园文教旅综合体已进入试营业倒计时,作为“榄商回归”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标志性项目,它将填补中山北部高端文旅空白,预计年客流超100万人次。

南朗左步村的稻田边,“彩虹拾光馆”的灯光与星空交相辉映,“不落幕的稻田直播音乐会”让这个古村落成为网红打卡地。这背后是中山“构建环五桂山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布局,通过完善民宿、餐饮等配套,让乡村资源变成旅游资产。
在五桂山街道,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大赛与非遗展演同步进行,“中国粤菜名城”的美食魅力与文化底蕴深度融合,成为“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的生动体现。

夜间经济更成为全域联动的重要纽带。近日发布的中山十大特色夜经济集聚区,从岐江河“一河两岸”到红博不夜城,构建起“夜游、夜食、夜购、夜娱”全链条消费生态。其中小榄樱花里、盛丰夜市等早已是“百千万工程”培育的夜经济样板,此次与新地标联动,进一步释放了城乡消费潜力。
服务升级
民生温度凝聚发展合力
“停车免费、消费能换音乐会门票,中山的服务太贴心了!”来自香港的刘女士细数着旅程中的惊喜。为承接激增客流,三乡镇推出8天近5000个免费车位,石岐、东区等部分镇街党群服务中心开放停车场,这些举措正是“百千万工程”中“强化民生服务保障”的具体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还在2025中山潮音嘉年华活动中创新实践了“票根经济”:市民在全市500余家联盟商户消费满200元即可获得电子票根,既能直通潮音嘉年华核心观演区,还能享受专属折扣。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民受益”的模式,完美诠释了中山“百千万工程”中“推动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
从环境整治到服务升级,从产业融合到文化赋能,这个国庆中秋假期的文旅火爆,是中山“百千万工程”两年多来精耕细作的必然结果。数据显示,深中通道通车以来,中山已签约高端文旅项目总投资达210亿元,“百千万工程”正让这座城市既见“烟火气”更具“发展力”,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查九星